这头的彼岸,是什么呢?我把脚边最后一块石头踢进湖里。我想去彼岸看看,但我不敢。水里,有暗流、漩涡,太危险。我看着那湖里的涟漪一点点散去,最终回到平静。“天快暗了,回去吧!”我拍拍衣服的一摆,回家去了。不一会儿,便把这个问题忘之于脑后。天最近暗的,似乎有些过快。在我回去的路上,...
看,初秋了。初秋的雨是轻盈的。它没有春雨的畅快,也没有夏雨的豪迈,它小心翼翼地从天空上飘了下来,轻轻地打微黄的树叶上,打在人们的身上,凉凉地,风一吹,只感到一阵清新。初秋的阳光是温暖的。比起夏天炽热的烈日,我更喜欢秋日的暖阳,它就像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抚着我的脸颊,感觉心情也随之明媚了起来。初秋的晚...
黑夜悄无声息地降临,夜与地平线的交接处晕染着鲜亮的光。月上檐角,几抹流云霓裳般轻绕。远处有星汉灿烂,灯火闪烁,照亮着我踽踽独行的前方。那一抹昏黄是晨曦微露时的路灯。冬季的清晨分外寒冷,我却早已开始为上学做准备。那抹匆忙的身影总在厨房里忙碌着。豆浆的醇香自厨房蔓延开来,吸引着我的味蕾。母亲的背影总是显...
小时候,我一直是一个调皮、天真、快乐的孩子,虽说生活中不免有一些烦恼,但我还是无忧无虑地长到六岁。但在我小学一年级时,灾难来临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的耳朵和鼻子开始堵起来,逐渐发展到听不清声音、呼吸有些困难的地步。后来父母着了慌,带我四处求医,去了北京、西安……每次看医生...
不知何时,故乡在我心中的味道,淡了。说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校园中的月亮又大又圆,我一点想家的感觉都没有。记得刚来的时,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浮现出家里的木桌,阳台上的多肉,房间里的手办……慢慢地,这种感觉没了…&hell...
曾经总是会吟诵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然而,读到这首诗的同时,发出一种油然而生的共鸣和一种油然而生的感慨。是啊,我的乡关到底在何处?一故乡是一种什么概念?我想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一种答案——乡关在家。因为那里有父母,有亲...
何处都有月亮。但是,月是故乡明。童年时,我站在月光之下,亦可痛快玩耍。加上几个要好的朋友,在小院中捉迷藏,你站在那,我躲在这。月亮不说话,静静地看着我们玩耍,只是用无限的光华,铺成条小小的玉带,引着我长大。月是故乡明。大些了,我躺在月光之下,亦可聆听妙乐。爷爷搬着大鼓来了,“咚咚咚&rd...
一个梦,可以激起乡愁一段愁,可以勾出梦乡一处乡,可以点出愁梦—题记我是一个记不住太多事的人,确切的说,记不住的是童年,是故乡。五岁离开了那个可谓无存在感的故土,离开了祖母,随父母去了远在500多公里的上海,准确的划开故土与居住之所,可谓千里之遥,可那时的我不懂什么为故乡,也不懂什么是愁,...
乡愁,我的心全部留给了故乡,每每想起它,便有一缕缕的温暖晕染在我的心上。我虽只有十三岁的年龄,也没有七旬老人那样优伤和绵长的乡愁,可故乡,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故乡的景啊!一滴露水从高远的雁荡山飘下,它说它想去旅行,带着一个男该悠远的情。露水在空中舞蹈,它跳进南麂列岛,那是中国的贝壳王国,它看到...
历史上,有无数故乡。太白诗人道:“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边塞岑参道:“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心若在则故乡矣,然而,有多少人,故乡只是虚无缥缈的空中?瓯江的水,自下溯上,是愈发地像湛清的小溪了。爷爷生于温州,他对我说:“瓯江的...
今天,想必是十五了吧?我坐起身,拉开帘子,一轮皎洁的明月,如李白口中的玉盘一般悬在空中。天很晴,没有一丝云,一颗星,仿佛整个天空,都被这明月所占据。不禁有几许伤感,同一月之下,却隔着两颗无法相遇的心,母亲,你也在那儿抬头找着吗?几丝凉风吹过,再一看,这月仿佛已经黯然失色,我只记得,家乡的月,永远是这...
明天,便是启程的日子了。哦,故乡,可曾是你站在山头,大声呼唤着我的名字?检查行李,零嘴,毛巾,衣服,都在,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空的不是行李,而是心!忘不了啊,清晨第一声嘹亮的鸡鸣;忘不了啊,早餐点的缕缕炊烟;忘不了啊,伙伴们踢足球的童真欢笑;忘不了啊,爷爷佝偻着身子插秧的样子;忘不了啊,晚餐时的一桌...
年年岁岁花如旧,岁岁年年,却引得,思念憔悴……�D�D题记家那边的玉兰花,是我爱的。玉兰花,说普通,还真普通,不过是高高的树、大大的叶,配上那或白或黄的花;然而说特殊,也真特殊,一朵花、一片瓣儿,大概有手掌那么大,一瓣包着一瓣的,像是护着里头幼嫩可人的小花蕊,为它遮风挡雨...
故乡似水,透过种种屏障顽强且不可断绝地流过来,渗进脚下的土地里,且于脚下长出不明的蔓系来。我的故乡在温馨的白石小镇,连着乐清乐成,隔着两座半环形的山、两条河、缠绕交错的路、近千亩田、如美术线条般交织的小溪。一片说不准的天空把两个地方分出了东南西北,拉扯成了遥远。千万盏灯,幻化千万个千万不同的夜,有多...
曾经想过,可否有那么一片小小的地——无论是山岭之上,亦或江水之畔;无论是房前,亦或屋后。总之,只要能够埋得下那小小的一枚槐树种子,好睹物以思乡,思故乡那株仍然依旧的槐树。老屋几乎是建在村中心的,恰巧那便有一棵槐树,不那么高大,但每年总开满了一树的槐花。或常开于枝头,或随风辗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