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不是人比动物更聪明,也不是人比动物更高贵,而是因为人有思维,会思考,懂得体味人生,懂得满足。人,应该“知足常乐,知足安乐”!“知足常乐,知足安乐”,很简单的八个字,但从古自今,纵观史册,有几人曾做到?有几人能像陈眉公“笑...
听,时光的脚步,敲落了一地的思绪。天青色的幕帘,在季节的深处,用遗失的美好,婉约着一份成全。而隔着文字的两端,于心,会生出淡淡清喜。那是指尖间的花朵,穿过水草幽深的彼岸,向着阳开。季节的风,萧索着钝凉的空气,清寒,薄凉了一季又一季的宿命。光阴的青苔,斑驳着岁月的痕迹。谁又能在恰好的时光,写下一首落雪...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正如汪峰这首歌所唱,也正如杜甫诗中所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人生中一种高远的眼界。高远的眼界是一种冷静理智、成熟稳重从容不迫的境界,高远的眼界是目...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把时间日历一页页翻动,不知不觉,日历上的数字已经告诉我们:秋天来了。那么秋天什么是最美的呢?秋天的清晨是多雾的。放眼望去,整个天地都沉浸在牛奶般洁净的浓雾中。清秋的浓雾带着一丝神秘,远处的山川、房屋、树木、田野都在浓雾中若隐若现;赶着去学校的同学在浓雾中穿梭,不一会儿便隐没在茫茫...
在我们的孩提时代,总会对外界充满着好奇,总爱用一双好奇的眼睛看世界万物,看风云变幻,看世间的千姿百态,会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新奇且美好的,整个世界宛如一块雕琢得恰到好处的水晶,那么完美地呈现在眼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我们的眼中会清晰地浮现出整体上并不完美的社会,甚至于身边,也总会...
蝉的鸣叫,需要在地下等待十余年;琥珀的形成,需要跨越几个世纪;人类的出现,更是经历了不知多少个世纪的积累;万物的存在与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积累的过程,然后一朝喷薄而出。文学,亦是如此。莫言,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从此家喻户晓,但又有谁知道他曾经经历了什么?他是从文化大革命里走过来的人,他是...
那是盛开在七月的花,它偷偷地开在我的心里,遇见他是我自认为的幸运。见了他,我变得如张爱玲所说,真得好低好低,在尘埃里开出快乐的花。我总是偷偷在角落注视他,一次又一次。阳光下,他的侧面被金色所渲染,那光晕似水似情。一个人背着书包,慢慢地走在楼梯上,手一次一次的滑过栏杆,想象那是他摸过的地方。那些情感藏...
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当我们苦苦追寻那绚丽的阳光时,往往会经受黑夜的洗礼;当我们向往那条光明大道时,往往会以过荆棘丛生的灌木丛;当我们向往那美好风景时,往往会遇到大雨滂沱的一刻……确实,人生之路就是这样,需经尝试,方能成长,成才。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河边有风,芦苇在风中摇...
秋是一种韵味,每个人的舌尖不同,品味出的感觉亦是不同。秋的韵味或浓或淡,浓的是桂香七里,香气袭人知昼暖;淡的是风轻叶舞,赏心悦目沁心脾。浓香淡景何人送?����江月几秋风。秋风是最难以琢磨的。初秋九月,风还是淡淡的,难以察觉,让人忽视了它的存在。初秋的风来得不知不觉,来得特别静,或是清潭静水中泛起细...
我是农村娃子,小草是我天真的伙伴,树荫是我永远的记忆,小河是我无边的乐园。在那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里,有着我无法忘却的回忆。那些回忆伴着潺潺流水声,萦绕在我的身旁。历经时光的沉淀,岁月的变迁,始终如一的是那条不知其名的小河。它用生命孕育了上下几十代的人。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纯朴守...
烂漫青春,我们都有一颗年少无知的心,一个五彩的梦,时间静静流淌,年少无知的我们慢慢编织,慢慢成长……懵懂的少年,懵懂的我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了叛逆,我不愿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我不愿听他们的唠叨。我要过我要的生活,像云中的雀,水中的鱼,无拘无束。于是我开始疏远他们,我渐渐从网...
一直以为云是白色的,今天才知道,云是彩色的。清晨,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东边的云被染成了桔红色,西边的云却还是淡紫色。几分钟后,不同方位的云就拥有着不同的色彩,从早晨就开始丰富我们的视线。这或许应该归功于阳光,但我还是认为云有色彩。这是自然之彩。一直认为喧嚣的城市是灰色的,今天才晓得,城市是彩色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仁人志士对家国天下的责任。这种责任深深根植于灵魂之中,一旦放下,人生也将失去意义。居于高位者,尤为甚之。商纣王倾酒为池,悬肉作林,荒淫无道,以致亡国。继而又有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终成继纣王之后的又一位亡国之君。他们...
照相机闪光,镁光灯炫目。鲜花。掌声。朋友的祝贺,内心的欣喜。这也许是我们每一个人站在领奖台上时的感触。可是,站在领奖台上前,我们又付出了哪些努力,想出了哪些办法,设想了哪些情形?见到了很多人,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沉沉浮浮,可是最后却总能站到众人仰望之处。他们又是如何做的?我认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应当是共...
读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古人讲,“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读书一定要“取法乎上”。只上了三年小学的侯宝林,因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婆浪》跑遍了北京所有的旧书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