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可见勤与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到治国兴邦,小到我们个人的学习生活,勤与俭都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往往重视前者,却忽略后者。天道酬勤人人皆知,但俭以养德的道理又有多少人牢记在心呢?所谓民以食为天,在吃这件事上是很能体...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说:“花与树的完美,是源于它们没有丑陋低俗的意念,而我深信,人如果也消除了丑陋的想法,便走向完美之路。”读到这句话,我总以为是大作家把完美想简单了,而并未意识到,完美与否全在那条做人的底线上。才女李清照曾寄给丈夫赵明诚一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爱,是关怀是呵护,更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去真正诠释的情感。碍,是阻碍的绊脚石,是人人所唾弃的。然而过分的爱,就等同于溺爱,然后渐变成了阻碍。九零后的我们会时常听父辈们说起:“你们简直就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在这几十年里,不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飞速发展,人们都逐渐步入小康生活,我们也深...
有首小诗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一滴水,它拥有丰富的内容,我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世界,但小小的意外,足以丢失这一切。由此可见,一滴水蕴藏着极大的能量,而我们对之的忽略和不谨慎却让之化为虚有。这无不告诉我们,呵护生命中的拥有,让它们迸发出无穷的能量。若想事物在我们的呵护下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我们首先必须付...
似水的光阴涓涓流淌,带走了年少的无知纯良。记忆的长河奔涌前行,而源头的某些东西却熠熠生光。记忆里,母亲一直都是一个标准的家庭主妇形象,为家庭琐事所烦所累,有时,我真的不能理解她,怎么有那么多的事情让她忙。如今,母亲过去白皙的面庞已经不复光泽,鬓角的丝丝银白也开始提醒我,母亲,她已经老了,岁月的流逝,...
这么多年来,我与父亲的关系平淡如水。没有过多的恶言相向,却也没有多少感人肺腑的温馨故事。我和他的交往仅仅局限于过年时他几天难得的假期和数月才一次的电话交流。所以很多次我都拒绝在别人面前提到我的父亲,因为在我看来,他的确不够爱我,乃至于在我逆叛的青春年华里,对他有了一种名唤憎恶的情感。三年前,爷爷因哮...
每一条生命,都如夜空中的流星,从无穷无尽的时间和空间中到来,转瞬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又悄悄离去。留下的,也只有无穷无尽的时空。同样的呱呱坠地,又同样的悄然逝去。一样的开始,一样的结局,也正因此,我们才需要一个不一样的过程,一个有意义的生命。知了经过几个严寒、酷暑、才有了一个夏天的生命之音!昙花忍受了...
“你知道人类最强的武器是什么吗?是豁出去的信心。”——题记人们常说,成功孕育于失败之中,此话自然不假。然而,你是否想过成功来源于信心,信心也是成功之母呢?福特汽车公司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在谈到创业经验时曾说过:“只...
高中让我们对它既爱又恨,同桌总是吱着笔,晃着头无奈道:“哎呀!为什么你不是我的优乐美?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扔去绕地球了!”也会无奈地望着课堂上讲的神采飞扬的老师小声嘀咕道:“上帝啊!让我们的老师去飞一会吧!”可即使我们如此无奈,我们就可以放弃拼搏,放弃逐梦...
长安一梦,大漠落日,山水兰亭,金陵虎路,这些字眼让人陶醉,让人向往。可山河虽在,物是人非,再昌盛的年代也放不过岁月的冲刷,再美好的风景也被时间洗涤。有人感叹长江之无穷,吾生之须臾:有人却道生如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般孤寂。面对短暂的人生,我们无法增加它的长度,却可以增加它的厚度。他是否还在波涛下安详地...
九月的天,是世人多变的心,炎凉难测。一路剪风,赴人世之约而来,马车外草正绿,叶正翠。远山笼烟,春水含碧。如此妩媚景致。却因我的行路匆匆,都恍惚成了过眼云烟我常想,淡泊的人生应是幸福的,期望不那么高,自然满足感便不那么低。我可以寻一处风平浪静的花坞柳岸,茫茫芦荡,把舟系在江风水月里,落日熔金中,过一种...
习惯了耳机里喧嚷的流行音乐,我开始怀念那些简单悠扬的轻音乐,习惯了公路上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我开始怀念乡间弥漫着泥土芬芳的羊肠小路;习惯了一抬头就可看到被电线分割得支离破碎的天空,我开始怀念曾经只出现在梦里的那一抹蓝。习惯了身心高速地运转,我开始期待:找一片净土给自己的心灵。心灵的那片净土:是陶渊明...
一阵稍大的风扫过,“啪!”清脆的跌落声,那是果实告别枝头的信号。秋到了。在漫漫的混沌飘游中,蓦然听到节律的时钟敲响了第三季,逝者如斯,我心肃然。惊回首,不由感叹,生命易逝,究竟该如何无限扩大地使用生命,开头怎样为自己开辟一段别样人生,于是便有了“生命出口&rdqu...
涅磐的凤凰在炼狱和烈火的洗礼后化作皱凤获得永生;千年的雪莲在冰霜与风雨的交加下独自怒放。科学事业上,科学家要用更烈的火,更冷的冰一次次煅炼自己的灵感,然后,灵感在冰火中升华,最终化作真理在被无数人幻化成尘埃时仍然屹立在世界之巅。生命之路上,众生的长存需要烈火,科学之路上,真理的形成需要烈火。泱泱大国...
古往今来圣贤者,谁能离得开“品书”二字。起于清朝科举制,咬文嚼字,悬梁刺股;末于如今的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千年人类智慧的开拓发展中,始终未被改朝换代所掩盖的便是这绕梁千日而不散的书香之气。自古文豪墨客的诗篇,代代相传,爷爷便将他吟成“老酒谣”唱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