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家乡的星星格外亮,明媚地在天空中忽闪忽闪着,淡淡的一层银光笼罩在这一片净土之下。我怅然地长吁一口气,这一年,终于到了尽头。放眼望去,整条街道没有一个人,但却出乎意料地不是黑压压一片,带来沉重之感,家家户户屋里亮堂堂地一片,映衬在街上,到处是温暖的浅黄色,有股淡淡的温馨之感,我似乎能感觉到来自四面...
年味是什么?常听长辈说,年味淡了。初时不以为意,毕竟孩子式的过年,是一气睡到天亮,只要懒散悠闲就好。然而当抢红包玩手机充斥着四周,往年的厚重仪式感荡然无存时,我才惊觉缺了些什么。是什么呢?是满桌年夜饭的满足感,是亲人欢聚一堂的幸福感,还是鞭炮声声的热闹劲?都是,然皆不尽然。乡下的年味最足。或许是传统...
春风徐徐吹来,屹立在院子旁那树腊梅在那一刻不禁轻轻地挥舞了她的手臂,抖下了那一树洁白,期盼着春天的到来,而我更期盼的是春风吹来的年味。平常的日子,多半两点一线,重在学习,而年味,那是从纷忙中难得品出的乐趣。每当春节伴随着冬春之交的降临,我的生活乐章也总是那首急促的进行曲。回到故乡,临近春节,四处洋溢...
烟雨逢秋,又是一场雨季,我也在烟雨中体会,品味到一份真情。烟雨轻敲瓦上烟,江南的乡下,春夏多雨,泥土边上有着一排排像多米诺骨牌似的土瓦房。小时候的我在这个时候总喜欢搬来一个小小的木凳,百无聊赖地在房屋前的水泥地上,屋檐下的干地上使劲地摇着木凳,即使摔过无数次也要不长记心地继续摇着,嘴里是不是哼着不知...
年味儿,那是什么?我不由得用心去体会。年味儿,仿佛就是回乡时鼻尖那一团浓浓的暖意,勾起了我对炮竹声的怀念和对美食的回忆。但这年味儿,忽远忽近,既陌生又熟悉。它衍生着,它也消逝着。返乡的日子到了,爸爸妈妈总是大包小包的往车里塞,恨不得把整个家都搬回。每当我看见那鼓鼓的后备箱,便不由得心间暖暖的,鼻尖的...
窗外的景色不停的到退着,我坐在车上,迎着初晨的太阳和新年刚刚醒来的泥土的清香,与爸妈应邀回到乡下外婆家,度过今年的春节。想到将在这青山绿水度过我的第十四个春节,没了城市的喧嚣浮躁,我对春节的这几天假期很是兴致勃勃。去年国家下发政策:要发展适应农村的道路建设,于是外婆家门前碎石铺就的简易公路消失了,取...
临近春节,天气略有好转,可凛冽的寒风依旧刮得让人寒意顿生。可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冬天,我感受到了那份不一样的真情带来的暖意。不知是不是温室效应好转的缘故,今年的冬天居然有鹅毛大雪这样难得的景色。我在学校早上起来就看到这银装素裹的世界,还没来得及高兴就感受到了来自身体的寒战,这才猛然想起自己没有足够的衣服...
小车在山坳里摇摇晃晃地行驶,载着满车的年货和嬉笑的我们。阳光从车窗外洒落下来,温暖的抚摸着我的脸颊。生活日益的现代化似乎让人们频频感叹年味淡化。节日的氛围好像只剩下朋友圈里群发的祝福和那一台没有新意的春晚。我坐在电暖炉前,也轻叹一句:“年味是究竟什么?”妈妈拉起我的手,笑盈盈...
潺潺的流水连绵不绝,清澈见底,常绿的大树仍然青翠地挺立在对面的矮山中,牛犊正在被牵着回家去。村中的一切好像都没有变,唯独那条又窄又陡的马路上,飞驰过的小轿车突然多了起来。从那飞过的扬尘中才发现,人们正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年味已经悄悄来临。气喘吁吁地把大箱大箱载回的年货搬入家中,安顿好行李。孩子们早已...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年的步伐悄然临近,年味也越来也浓了。冷冷清清的腊月二十九晚饭后,我们一家人漫步在小区的沿湖广场,每日播放不停的广场舞曲也悄然无声,随曲而舞的大妈们也不见踪影,广场中间嬉戏打闹的儿童们也没有下楼。我纳闷的说:“今天怎么这么安静...
冷风驳来,温情不散。——题记晨,熹微的阳光透过窗帘拥抱寂寥。我起身倚靠在窗前,街边的路灯挂上了喜庆的红色灯笼,风吹过树梢带走几片枯叶,将冬的痕迹悄悄抹去,行人有的提着大包小包快步行走,有的扛着几箱年货往家里赶,每家每户的门前贴上了春联、字画,点点红艳点缀了这片冰雪消融的世界。...
百年老店,都有属于自己的祖传秘方。因为有独有的特色,加上用心的经营,所以,在时间的年轮里成了弄潮儿。我也有一个妙方,我的独家秘制——快乐妙方。在我看来,快乐很简单,就是保持乐观,积极向上。快乐源于知足。人一旦有了欲望,心就容易累,心累何来快乐?昆德拉的书《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我怕我没有机会跟你说一声再见,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明天你就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我们。——题记不知从哪里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许多过客,他们是你同学,朋友或者是一个路人,一个执勤的交警,在某个阳光正好的午后,你偶尔会因为一个类似的场景想起了他或她,他们都或多...
不知何时,我喜欢上了独立的感觉,喜欢一个人骑着单车,享受着闷热空气里,晚风拂过脸颊,聆听城市的喧嚣……与母亲骑着车,走在夕阳里,母亲在外,我,在内,一个电瓶车,一辆自行车,一个时不时回头看着我的人,一个闲暇至哼起小曲的我,一条路,仿佛只有我和她,和车轮的摩擦声。可是,当我...
几年前,我们班新转来一个同学。他是一个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来到这里。他很胆小,也很羞涩。记得他介绍自己时,声如蚊鸣。最后还是老师大声读着他的名字并写到黑板上的。他永远窝缩在自己的座位上,不与他人交流。有时我们叫他一声,他就不知所措,慌慌张张;倘若是女生,更是脸红心跳,语无伦次。我们都戏称他是&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