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过春来。当第一抹柔阳暖化层冰,当第一场春雨滴化残凉,当第一缕春风轻拂过脸颊……你我都知晓,那是春的节奏。滴答,滴答,春雨奏起了春天的歌,万物在她的灌溉中成长。暮然回首,在我身边,也有一群如春雨般的人“润物细无声”的滋润我成长!夏季总是多雨的,像一...
那是一条刚刚抽出新芽的柳枝,富含生机的嫩芽为灰扑扑的水泥地添上一抹淡绿。折下柳枝的人无情地将她扔在那毫不起眼的角落里,第一眼发现她的人是我的妹妹。谁说小孩子的眼力不如大人?她们理应发现它的,就好比拥有相同特质的人会相互吸引一样,小孩子天生就喜爱新奇美好的事物,尽管她只是一株毫不起眼的柳枝。两个小孩子...
人们总用五味杂陈形容过往,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情怀。我的童年则充盈着幸福的味道。年味,最贪的还是外婆的蛋饺,那是每次过年的必上佳肴,小时候,总是盼着过节过年,童年就是盼着外婆的厨艺长大的。还记得那次过年,厨房里特殊的天香味飘香十里有余,金黄酥脆的蛋皮浸过油冒起了嫩红的边角,外婆拍拍我的脑袋...
时光流转匆匆,青春如梦。未来的自己,不管你会在哪个时间节点上,我最期待的人永远是你,是你最初的摸样!明天的自己,你是我最期待的人。你又以微笑面对这崭新的一天吗?或许,你还手捧小书倚坐窗前,就着阳光和秋日的味道阅读着你的喜悦,你不会知晓,未来将要发生什么,只是做好当下的事,享受永不回返的这一刻时光。我...
凉风习习,温柔地抚摸着夜色的脸庞,缠绵缭绕在指尖。一轮圆月嵌在黑幕中,沉沉洒下一地的银辉。几灰暗的云簇拥在月儿身边,闭着眼睛,仿佛沉睡的孩子般恬静安宁。轻轻翻开手边蒙着灰的相册,一张泛黄的照片映入眼帘。白色的边框微微翘起,记忆回到多年前一个难忘的晚上……天边悬着一弯新月,...
不知几时,春风又绿江南,伴着四月和煦的暖阳,一时风光旖旎。忽而忆起,这里曾滋养一位佳人,令骄傲如才子徐志摩都扼腕叹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一如暖阳风拂面,你是人间四月天江南雨季,白墙青瓦间水光潋滟,欢声笑语萦绕高轩。碧波上独有伊人静立船头,把箫歌一曲,淡然捧香茗。时而...
从学校东门进校,走大抵不过百余步,回首便可见一片小小的竹林。校园诸多风景都值得单独以文记之,我却独爱着一片早晚必经,司空见惯之地。竹林不大,如一座小岛立于洋洋大海之中,如一条潺潺的小溪缓缓地静静地的流处大山。站在竹林小径望去,细密的竹枝几乎透不过什么光,也很少见旁逸斜出的枝条。微风吹过竹林,飒飒作响...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只要最后是你就好。——题记窗外的樱花开了……又是初春,天气渐渐变暖,我拉着你的手去到了公园。那一树的灿烂映入了我的眼眸,在不觉惊叹中便让你帮忙去摘。起风了,几片粉红轻悠悠地在空中起舞,似一个个...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天地竟是如此之宁静,空旷的天泉桥上风阵阵吹过,你高声吟罢,仰首向天,大笑之间飘然离去,声音回荡在天地之间,久久不绝。你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少年时就立志做圣贤,尽管受到了父亲的极力阻挠,然而你为求真理在院外格竹七日...
不知不觉间,你我分别已有3年。很想问问你,这些天,是否安好?拉开抽屉,是三五个简简单单的香包。颜色淡淡的,香气也是淡淡的。太姥姥,这都是你留给我的回忆……你的腿脚不方便,我就经常搀着你,去湖边走一走。你一手挽住我的胳膊,一手轻轻地拢着自己的发髻,两只眼睛被阳光刺得睁不开,...
十五年稍纵即逝,母亲也许是一点一点地老了。我已不记得她在我顽童时期的模样,只是能依稀看见那健康、坚强的身影。可真正当我再一次把那夜间劳作的碌碌背影深深植入大脑的每一个角落时,记忆如潮水一般涌来,曾经的场景变成剪影一段一段地回放着。乐观自信的笑脸一张一张拼凑在一起,那流动的眼眸让眼前这张布满皱纹的脸庞...
寒风凛冽,大雨滂沱,小孩的哭声,母亲的抽泣声以及车轮的滚动声使原本寂静的街道多了一份喧闹。深夜一点多,一个头破血流的小孩在一对夫妻的怀中声嘶力竭地哭喊着,汗水,泪水以及血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他们怀中的孩子却浑身上下滴血未沾,但疼得已近昏厥的她丝毫不理解父母的痛,仍在哇哇大哭。这时,雨声中夹带着的车轮...
高挺的鼻梁,衬着颇为严厉的双眼,煽动的睫毛在阳光的尘埃下飞舞,身影被拉长了许多,我知道,有这样的一个身影,相知甚短,却十分在意。对于老师的的爱,感受颇少,您是对我最好的那一个。那个温暖的背影,总是站在阑珊的角落,绚烂的夜空,嘈杂的街道,望着您的背影渐渐变小,消失在马路对岸,直至相容在黑夜。曾这样看着...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着多少种爱的礼物。——题记姥姥,这两个简单而又平凡的字眼,是我生命里最温暖的存在。不论夏暑寒冬,在每一个光线黯淡而又寂静的早晨,最早起床的,是姥姥。每当我站在餐厅,透过厨房的玻璃,总是能看到一个脊背微驼的背影站在氤氲的雾气之中,偶然在窗户上...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题记敢问三国之中,谁能称为“智囊”?不用说,非孔明莫属。三国群雄数不胜数,在如今的“看书论英雄”中,我认为也只有他可配此名号。使空城,退司马古有诸葛亮空城退司马,今论其根本,正是诸葛亮的智谋,才创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