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欣赏油画,往往会被底色影响,如《星夜》的黑暗带来冷酷,《向日葵》的橘红带来温暖。
于画而言,底色奠定整幅作品的基调,而与人而言,底色为人们之后人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孔子说:“绘事后素”。白色的底子可能象征纯洁,为人追求仁义礼智信而奠定基础。在我看来,追求生命的价值与卓越的底色莫过于自信。只有选择了自信的底色,人生的画卷才能焕发光彩。
人们的生活往往被自己的出身和背景所局限。正如《北京折叠》所描述的那样,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想要向上爬,却犹如乌龟翻越石头,只是徒劳。BBC也曾跟踪拍摄过这样一部主题类似的纪录片。几个孩子来自不同阶层,收到不同教育与影响,最终也难以脱离所在的高度。我们常称这样的现象为“阶级固化”,似乎出身与背景方是一个人的真实底色。
而我认为不然。人生的高度与光彩取决于底色,而底色却取决于选择。我们选择怎样的底色,就会收获怎样的画作。只要心中怀有自信,那么就一定有向上爬升的希望,也必定会得到人们的尊重。马云的高考进行了三次,但他不气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抓住时机,创建阿里,成为巨头。若不是充分的自信与动力,他怕是早在第一次高考后便沦为一名普通的工匠了吧。孙少平亦如此。他出身贫农,高中学历,却满怀自信,入城打拼。他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识,也有着明确的方向。他不因出身低下而“妄自菲薄”,只如一株寒松傲然挺立,虽不粗壮,但也茂盛。古人说,“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看起来是鼓励创新,实则是强调自信。只有抱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自信与抱负,才可能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创造。同样地,我们也常常读到“寒门贵子”的故事。这些事情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自信是一只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谁扎住了它,谁就扎住了希望的翅膀,谁放飞它,谁就放飞了辉煌的自我。自信,就是我们人生所需要的底色,它单一纯净,但影响深远。
自信作为底色,并不只会渲染个人的生涯,更会装扮国家发展的宏图。每个人的自信不只是对于自身能力的,更有着对国家的自信。而这些因素组成起来,便是国家的自信。国家需要自信,可以是文化自信,可以是制度自信。如今,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国,古丝绸之路在国家的号召下神奇“复活”并被赋予新的职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和合思想孕育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可见,在新时代的浪潮下,中国传统文化携带着新的内涵,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乘风破浪,独占鳌头,引流潮流。正是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与精神品格,我们才能够自信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同样,国家的制度是有其优越性,也应值得我们自信。我们常讲“举国之力办大事”。不论是天眼的落成、墨子号的发射、复兴号高铁的研发,还是定点扶贫的快速落实、苍蝇老虎一把抓的实效、奔向小康的梦想,这些都是在我国的体制允许下所实现的,为国外叹为观止却难以效仿。文化与制度的自信是国家的自信,也是个人的自信,因为这些强有力的环境条件,会为个人的发展添砖加瓦,而个人的辉煌也会反作用于国家的腾飞。
把自信当做我们的底色吧,趁现在还不晚,让自信的翅膀带着我们飞向人生的彼岸,飞向成就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