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收音机咿咿呀呀地唱着。和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推开车门,走向那个白玉色的石碑。
清明节扫墓,再寻常不过了,可在我的印象里,这却是第一次。
远远就看到了那白色的墓碑。修整的颇为细致,别有一般韵味:青白色的墓碑上刻着几位先祖的名字,朱砂糁之。它的后面是似蒙古包一样的圆形土堆,我想那下面便是逝去之人的灵躯吧。周围是同样洁白的一圈石栏杆,像守卫疆土的战士般笔直的挺立。这里不似小说中描绘的那样恐怖,我倒觉得宁静庄严多一些。
爸爸帮爷爷一起将五彩斑斓的果盘食物端正的摆上去。随后,便与爷爷一同跪下,我这才注意到碑前早已摆好两个大红色的蒲团。他们先是双手合十,放在胸口的正前方,之后将身子俯下去,两手张开支在地上,如此反复了三次。每次都做得极慢,像是忠诚的教徒在肃穆的大教堂里做礼拜一般。他们的表情严肃认真仿佛正在与先祖对话。我对他们的动作表情肃然起敬。可自己又不愿对着从未见过面的灵魂跪拜,便学着他们的样子,双手合十在胸前,恭恭敬敬鞠了三个躬。
在如此安静的圣地,时间也像是被凝结了,直至小雨将歇,我们才恍悟已是一上午了。我们驱车离开我忍不住回头张望,看到白色的石碑前,在将散未散的蒙蒙雨气中有点点闪烁的金光。那是生者对逝者的敬畏,是后辈对前辈的尊敬,是中华文化永不磨灭的光彩。
之前我总是很不屑,私里认为他们虽是我的祖辈却从未谋面,又不是伟人,有什么值得敬的呢?从那日我才明白:这是对先祖、对逝者的纪念,是代代相传传对生命的敬仰,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虽是沧海一粟,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血脉传承。
清明节看似比其他节日冷清许多,却也有着最炽热的温度。在这一天里,我们和祖先对话,慎终追远,抚今追昔,更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