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抵明白为何“答案”前面总加上“参考”两字了,既然是“参考”,又何必太“标准”呢?一篓子的错误答案让人气不打一处来,现在物价都上涨了,你就给点质量行嘛。这些出版商真是狡猾,前段时间,一拨人批判,认为“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标准答案容易扼杀孩子各个领域的创造力,束缚了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些本无可厚非...
世界的繁灯夜景,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我就像一个小偷一样把自己的头低得很低,狠不得再紧紧的把自己缩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让宁静去舔舐不安。那是一种害怕,害怕是一种微妙的情绪,也正因为有了这种情绪,才有了逃避。人生就像学习走路的孩童,有人会因为害怕摔倒,便永不走路,也有越会摔倒,越要...
妈妈,人生中最亲近的人,是我们生活中的保姆,也是我们生活中的指路人,她在我们最难过的时候给我们温暖,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们帮助,妈妈,你过得好吗?妈咪,你现在是不是觉得我很头疼啊?我其实是很爱你!你说我不要出去玩,可是朋友们都可以啊,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是我觉得老是像陌生人啊!那天我到表妹家去住...
七十年前,我的祖父来到这片热土上。那时,战争还在世界上横行。高祖父的愿望,家人平安、合家欢睦,就是幸福。四十年前,我的父亲来到这个世界。那时,中国邦交和平走向世界。祖父的愿望,脱贫致富、儿女贤孝,就是幸福……其实,我心中的幸福中国,真的很简单。这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中学学生很平常的每一天。早晨起床有人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讴歌的谁?“桃李满天下”是赞颂的谁?“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是赞美的谁?“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是颂扬的谁?是谁?是谁?……从一棵弱不禁风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这中间经历了多少岁月的变迁与洗礼,而在这期间,是谁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才华,自己的...
记忆中的那些事,或许已如春泥般落到了尘土里。时间久了,渐渐淡忘了曾经。秋叶枯黄归根也会有再复苏的那一天,大地还会在绿,花儿还会再开,但人变了还能回去么?回到原点,回到最初的自己,我不想长大,好想念当年幼稚园疯疯闹闹的自己,想大胆穿梭在人群中,想疯狂地欣赏这个世界的大自然,还想……越长大越孤单了!孩童...
不知是在哪天我们来到了这个多彩的世界里。从体内孕育出来并吮吸第一口乳汁开始,我们还不能分辨出颜色和声音,唯一能感知到的也许就是母亲的体温。那个时候只能挣着我们的小眼睛探觉周围的一切,以最原始和基本的方式来证明我们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一份子。小时侯的我们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和陌生,父母是我们关系最接近、最密切...
当夜色降临,我已忘却今时是几时。当铃声响起,我已忘却当时是何时。但声音停止,我已忘却这时是那时。除却埋头苦思,除却盯着那黑底白字,除却笔的不停歇。还剩下了些什么,或者还拥有些什么,都已无从回忆了。并没有说要埋怨些什么、要反抗谁、要争辩谁。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我自己,但要非得说不埋怨任何,却绝无可能...
敬爱的铁生先生:你近来好吗?我知道你去了一个很远的叫做天堂的地方。每天早上我都看着那些来来往往上班的人,希望可以看到你远远的向我走来的身影,可是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你是始终没有再出现。不知你还记得我吗?你的那个老朋友。四百多年了,我饱经沧桑的立在那,岁月让我失去了原本华丽的外表,我那时便知道这是我的...
我站在时光消逝的地点,回忆在相聚与分离间盘距。梦里的缘意境。深夜,那之前略显幸福,风轻云淡。吹不散,画中的云彩,为你描绘蓝天。细数流年,往日如烟,不断的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盘旋。那风干了的岁月,早已成为永恒的殇。不知不觉,夜幕悄悄降临,面对整个世界的喧嚣,却是一片茫然。不知何时,风从何处带来的琴音,轻落...
闲暇,总会去三孔乐园走一走,闻一闻新鲜的空气,赏一赏葱郁的树木,觅一觅童年的足迹。三孔乐园,我童年的乐园。它是一座不大的公园,没有精雕细刻的建筑,没有华丽诱人的娱乐设施,但它的每一寸地方都充满着我童年快乐的足迹。在我看来,它有着超越碧海蓝天的姿色。有着胜过桃花源的静谧。三孔乐园,我记忆的摇篮。小时候...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讲礼仪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礼仪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来展现出自己律己敬人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讲礼仪是体现人教养的一种标志。有这样一个例子: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师都在一起吃。但为了学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两位教师送学生过马...
有一样东西,叫文化;有一种文化,叫传统;有一种传统,叫礼仪。中华礼仪五千年,更有礼仪之邦的称号。利益就好像一样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而礼仪也绝不止如此。有一种礼仪叫尊老敬老。在古代,百善孝为先:为人子女,皆要孝敬父母,即使不是自己的父母,也有长者为尊。更有子路翻山借米,只为让父母吃上米饭。但现在呢?...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应被有批判的继承,而非一票否决。礼是文明和野蛮的分水岭,礼是人与人交往的方式,礼还是日常生活的准则。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左传中有言道...
题记:当世界都走上人类拥有的全部高度,让孔夫子摇着头,去念他的子乎者矣吧!早就对文言文恨之入骨,想必所有中学生都会和我有这样的共鸣。对于那些所谓的文言文,看到就想把它从中国历史上删掉。我开始有点儿羡慕外国人,他们多好啊,可以那么轻松搞定自己国家的语言,而我们只能在课本上写上这么一句话:Godda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