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点作文网 - 小学生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zuowen.youtike.com)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大秦的曙光

更新 2021-09-15      复制全文      人气 2069

  转眼已是公元前445年。

  这是战国的末期。为了使国家更加强大,在这个时代,各国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变法改革。齐国的邹忌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赵国的公仲连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是其中最为有效的几场,把这几个国家推向了鼎盛的时代。

  可是西方的秦国呢?贵族们骄奢淫逸,为非作歹。就连家奴们也仗势欺人。秦国陷入了危机之中。这时,各国军队已经壮大了起来。可再看秦国,军心涣散,士兵们对战事心不在焉,花天酒地,在战争中节节败退。秦国日渐式微。

  魏国。

  魏惠王坐龙椅上,他的头上有几根被酒力激发着的青筋猛烈地跳动,脸孔通红,全身发热。前面是一张蟠龙八仙桌,上面摆着一壶酒。旁边坐着一个装饰得体,衣着文雅的少女——她就是魏惠王妃了。下面一位老人,跪在龙椅的台阶下。你看那老人,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眼睛几乎眯成了两个“一”字,留着长而花白的胡须,身上穿着青色丝绸单衣,面黄肌瘦,骨瘦如柴,一副病怏怏的样子。这个人,就是魏国的老臣公叔痤。公叔痤吃力地说:“老臣齐奏陛下,臣推荐一人。此人名叫公孙鞅,因为他是卫国公子,所以又叫卫鞅。他是我的家臣,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魏惠王仰起头,站了起来,搂住王妃,再回了回头,饮尽了桌上的酒,摇摇摆摆着坐了下来,醉醺醺地说道:“公叔卿所言,寡人再三思量后,再作打算吧。”

  “诺。”公叔痤挣扎着坐起来,颤巍巍地走下了天阶。

  魏惠王妃与魏惠王截然不同。她是个爱慕贤才的人。她看到惠王在朝堂上的表现,直到他根本没往心里去。于是回宫后,她让侍女们帮忙找来一套宫女的衣服,匆匆穿上,带着自己的贴身侍女来到了城门下,拿出腰牌。通过后,直奔卫鞅家里来。

  王妃伸出纤纤小手,敲了敲门。门打开了,一个年轻人走了出来。他的眉毛不淡不浓,眼睛闪闪发光,透射出温柔的眼神。高耸的鼻梁,薄薄的嘴唇。头发高高的绾起来,扎成一个发髻。身上披着虺边鹤纹云锦圆领袍,脚蹬一双黑履,神态威严,威不可当。他的腰间佩一把宝剑,朴素无华的剑鞘,不加纹饰的剑柄,更加彰显他的儒雅。得体的语言,更加使他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她张开了樱桃小口,问道:“请问公孙先生在吗?”

  “在下就是。阁下是?”

  “我叫玉嫣,是魏惠王妃。今早,相国公叔痤举荐你,可是看来大王并不想录用你。但公叔大人的眼力不会差的。我听说秦孝公在秦国招贤,我建议你去秦国看看。魏国不能用先生,是魏国的悲哀。”

  “多谢娘娘。改日卫鞅必报此恩。”

  不出所料,公叔痤死后,魏惠王不以为然,把他的话当作了耳边风,没有录用卫鞅。

  可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也传到了邻居的耳朵里。邻居们都劝他赶快逃命。他却认为魏惠王既然不听公叔痤的建议录用他,就肯定不会杀他。果不其然。

  再说秦国,在这之前秦孝公看出国家的弊端了。他命人在大街小巷上张贴招贤榜,重金招买贤才。

  公孙鞅终于决定了立刻动身,带着李悝的《法经》来到了秦国。他揭下了一张招贤榜,来到了景监的家里。他向景监提出了变法之道。于是景监向秦孝公极力推荐卫鞅。

  秦孝公端坐在大殿上,何等的威严气派!他甚爱读书,性情宽和,喜怒溢于言表;极善言辞,好与法家之集大成者为友。身长八尺有余,面如冠玉,唇若涂脂。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头戴黑色垂帘丝质玉簪镶金龙冕,身穿雕金五龙戏珠玄色长朝袍,脚蹬镂花嵌珠提花八宝金履。殿外,士兵们身披重甲,手握尺兵,蓄势待发。

  “公孙鞅觐见。”

  “宣!”

  “诺。”

  “卫鞅参见大王。”

  “爱卿果然一表人才!”秦王一看,大喜。“不知爱卿可有兴国之策?”

  对曰:“若大王施行帝道,则可兴国。要实行学上古五帝时代的‘无为而治’。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也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所以在我看来,为人处事,修心炼性,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这样,秦国复兴有望。”

  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过了片刻,缓过神来,大怒,喝令卫士将其逐出宫殿。

  卫鞅回到驿馆,想了想:秦孝公看来真的生气了。他对我的帝道和“黄老”之学不感兴趣。古人留下的三种治国之策——“帝道”、“王道”、“霸道”中可以排除“帝道”了。明天我且用“王道”试着说服他,看看效果如何。

  于是第二天,卫鞅一早就到了大殿外了。秦孝公又召见了他。孝公的气已经消了,却说道:“你这迂腐之徒,今天又要给寡人提出什么意见?”

  卫鞅正色答道:“大王要兴国,则需民众配合。若施以仁义,则百姓减轻人民负担,遵循自然规律,人们丰衣足食,虽死无憾,那就会极力拥戴您。古语有云:‘唯仁者安天下。’世事如棋局局新。仁者胜乃万古之理。以仁博爱众生,不可能的事就变为可能的了。就像三王时期,轻徭薄役,减少刑罚,统治者爱民亲民,扶植小农经济,减轻农民负担所以国家兴盛。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是与生俱来的,它们是‘仁、义、礼、智’四德的基础。作为统治者,只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是件轻松易举的事。”

  秦孝公又是昏昏欲睡。片刻后,秦孝公怒发冲冠,大斥卫鞅是一个穷酸儒生,勒令卫士将其斩首。景监苦苦劝谏,才免去死罪。

  回到了驿馆,卫鞅明白了:秦孝公不喜欢帝道和王道,那么肯定对霸道感兴趣。只要明天我献上霸道之策,秦孝公必定录用我。

  第三天,卫鞅又一早就到了大殿外了。秦孝公一样又召见了他。只不过这次,秦孝公更生气了。秦孝公一拍龙座,道:“你若再无好计,寡人这次必定斩你!”

  卫鞅义正言辞:“诺!今天我不讲帝道和王道了。我觉得要兴国应该靠霸道,即用严刑峻法治国。臣听说:如果人的行为没有思想控制,人就和野兽没什么区别。同样的道理:人的行为如果不受法律的控制,他就极有可能胡作非为。那么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大臣们要学会劝谏。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却向皇帝进谏,那是极不明智的举动。知道了皇帝的错误却不说,那是对君主的不忠。没有尽忠的大臣该死,说话不得体的大臣也该死。其次,君主不能太宠信大臣。大臣的地位太尊贵,就会剥夺了国君的位子。就像后宫的嫔妃如果没有等级之分,就会乱了套;兄弟间不和睦,就会影响日后江山的稳定。再者,要注意防微杜渐。古代有这样一句名谚:‘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就像扁鹊与蔡恒侯的故事一样。大王要远离那些奸佞,不可以让他们慢慢侵蚀了大王的意志。如何禁止奸佞之事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进行思想改造。其次是对他们的言语进行限制。最差的办法就是看到谁在做奸佞之事就立刻去制止他。另外,还要任用贤才,衡量每个人的力所能及,然后才加以聘用。总之,要树立起君主的绝对威严,防止大臣把持朝政。而树立起君主的绝对威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改革旧法,提出严密的新法律。大王,臣有一个主张……”

  秦孝公听着听着,一丝灿烂的微笑挂在他的嘴角上。他心里暗暗的想道:这个家伙!前几天我还觉得他是个迂腐的儒生,没想到他竟是一个学富五车的法学巨匠,如此博学多才、有勇有谋,日后必为我朝重臣。

  卫鞅讲了足足三天三夜,可是秦王一点睡意也没有。卫鞅临走时,秦孝公再三挽留,于是封卫鞅为左庶长。从此,卫鞅开始了变法之路。

  可是因为毕竟卫鞅初来乍到,而且秦国的风气也不是很好,更因为庶民们长久的受苦受骗,所以大家对这个新来的朝廷大员不是十分相信。怎样让他们相信自己呢?卫鞅琢磨道:以前朝廷大员们都是说一而二,所以人们产生对朝廷大员了猜忌。唯今之计,只有身体力行,才可以使人信服了。于是他定下了一个计策。

  翌日,闹市中忽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闹市周围的居民从牗中纷纷探出头来看:嗬!好大的排场!两个官兵举着“回避”、“肃静”的牌子开道,后面是一大队骑兵,皆是铁甲利刃,真可谓“甲光向日金鳞开”。卫鞅跟在他们后面,骑着高头大马。最后面,两个力士光着上身,露出结实的肌肉,扛着一根木柱子。到了闹市中央,两个力士把木桩“咚”地一声放了下来。围观者都觉得很奇怪。只见卫鞅下了马,向大家行了个礼,大喊道:“大家谁能够把这根柱子搬到北门去,我就赏金十两。”不料,大家都没趣地走开了。卫鞅一问才知道在秦国官府从来没有过这么高的奖励,围观的人只当卫鞅开了个玩笑而已。卫鞅又向人群鞠了一个躬,说:“旧贵族害得秦国风气不正,害的大家互相猜疑,卫鞅为改变旧况,定当说一不二,言出必行。”赏金就这样从十两涨到二十两再到五十两,终于,人群中有人断喝一声:“我来!”

  应声而出的是一个中年农民,披散着头发,脸很瘦,身子骨看上去也不太强壮,羸弱不堪。穿着一件破旧的粗布上衣,下面是一天粗布短裤。脚上套着一双破了好几个洞的草鞋。腰间系着一个黑乎乎的酒葫芦,像是从煤堆捡的。他脱下了上衣,擦了擦汗,随手甩了一下,浓厚的灰尘,夹杂着夏天烈日炙烤下的滚滚气浪和一股酸臭的汗味扑鼻而来,让人闻了想吐。他把衣服绑腰间。他的皮肤是那样黝黑,就像是一块木炭。手掌上纵横着辛劳的裂纹,老茧长满了双脚。他鼓足了一口气,腹部一胀,一跺脚,肱二头肌一缩,碗口粗三丈余长的大木柱愣是被他扳动了。人群中顿时爆发出呐喊声和喝彩声。他踉踉跄跄地走了几十步,把柱子抱到了北门下。

  “好!壮士!”卫鞅叫道。

  “来人,取金子来。”卫鞅亲自把盛有五十两黄金的盘子递给了这位农夫,并且拜他为百夫长。从此,卫鞅言而有信的好名声传遍了大秦。卫鞅为变法取得了民众基础。

  卫鞅认为秦国的法制存在着极大的空缺。旧贵族们可以肆意地歪曲和解释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百姓们不懂得怎么回事就被栽赃陷害的不计其数。所以,卫鞅准备废除旧法,推行新法了。

  话说这天,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敲开了农夫的家门,给了农夫一大笔钱,买下了他的田地和房子。可是奇怪的是,这个人既不经商也不种地,每天都上街却不是为了买东西。更奇怪的是,自从买下了这座房子,他就几乎没有住在这里。他是谁?

  原来,这位商人就是卫鞅。卫鞅化装成一个商人隐居在这。他经常向周围的居民打听王公贵族在民间犯下的罪行。可大家却讳莫如深、三缄其口。最后,一个大胆的人来找商鞅了。他把商鞅带到他家去,睁大了那双就像牛一样的眼睛,惶恐不安地看着四周,确认安全后,关上门,才对卫鞅说:“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这是我说的啊!……他们做的恶事多了去了。我们家生产的布,就经常被那些大官的家奴抢去,我们也不敢报官,那些官府的人都是沆瀣一气的,谁敢得罪他们啊……”商鞅听了,心里不由地愤愤不平。又过了一段日子,官军征兵来了。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只有卫鞅甘愿应征入伍。到了军营,卫鞅向士兵们了解情况。他们都说:“大家不想打仗不是因为弟兄们不肯为国效力啊!弟兄们也有难处啊!弟兄们出生入死,奋勇杀敌,可那些所谓的将军,却只在大鱼大肉的享受,把朝廷发给弟兄们的饷银私自侵吞了。夏天对于我们来说倒是好一些。可到了冬天,他们把朝廷发下来的棉袄拿回家,给自家的奴仆、丫鬟穿;可我们只能穿夏天的单衣。打仗时,我们冻得直打哆嗦,许多弟兄们就这样白白地牺牲了。战败了,那些将军就借刀杀人,说我们在战争中退缩不前,把我当成替罪羊了。早晚我们要杀了那些狗官。”

  卫鞅咬紧牙齿,一捶桌子,大怒道:“哼!这帮混蛋!!”

  卫鞅了解了情况,回到了左庶长官邸。

  时公元前356年,卫鞅开始了变法。在新法典中主要有如下内容: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以五家为一组,叫“伍”;以十家为一组,叫“什”。一家犯法,其余几家没有举报的话,就会同罪“连坐”。不论是卿大夫还是士大夫,都不可以犯法,因此极大地减少了犯罪率。

  奖励生产。生产多的人,全家免役;生产少的人,沦为奴隶。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率。奖励军功。按军功封爵。这就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军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承认土地私有。这条法令保护了农民自己的田地不被贵族侵占。

  依军功行田宅。按照军功授以田地,既提高了秦军在战斗中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农民生产的效率。

  推行县制。把户、邑、村连起来,成为县。县里的最高长官叫县令,由国君亲自任命。有了县制,权势有人管理,不能再骄横一方了。

  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了测量长短、体积、轻重的标准原器。防止了商家短斤缺两的现象。

  这些法令极大地维护了人民的利益,为秦国的政治开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秦国从危机的悬崖边缘猛然退了回来,走向富强的道路,国力大增,使日后兼并六国的梦想成为可能。卫鞅时常着便衣,下访民间。一发现有官吏贪赃枉法,立刻严惩不贷。于是,卫鞅在人民中广为流传,极受百姓的赞誉。同时,卫鞅得到了秦孝公的奖赏,升为大良造,封在商地,所以,卫鞅又叫商鞅。商鞅因此成为孝公身边的宠臣。他出门的时候,仪仗队伍车水马龙。走在最前面的步兵举着朱红色的大旗,后面跟着骑兵。队伍的正中间那辆白色车盖的车就是商鞅的了。你且看他:面带微笑,上着铁青色蛟龙纹朝服,下着湘绣丝绸裤子。鞋子被朝服遮住了,看得不太清楚。腰间拴着条玉带。玉带上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那就是威力无边的泰阿剑。再看队伍的末端,是一大堆的长枪兵。这样的排场恐怕只有秦孝公才会拥有吧!

  正所谓树大招风、盛极而衰。商鞅的地位从此开始下降了。酒贵族们觉得商鞅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而且这些法律也极大地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旧贵族们对他恨之入骨。他们不断罗织了各种罪名诬陷、排挤商鞅。

  也许是秦孝公忘了龙阳泣鱼的故事吧,秦孝公慢慢地改变了对商鞅的看法。

  有天,甘龙来拜见秦孝公了。这个人长着一双淡淡的眉毛,眉毛是平的,但是在眉尾却形成了一个钩形。一双三角眼中显露出阴险和狡诈的眼神。塌鼻子,下面一张薄薄的嘴唇,苍白而没有血色。头发花白,用一个紫红色的铜箍箍在头上。身上穿着黑色的布衣。他严肃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像是快要哭了的样子;如果笑起来,那时的表情比哭还难看。只见他上前,拜了三拜,说道:“启奏大王,商鞅最近在家里训练军队,大有谋反之象。”秦孝公回忆起了商鞅说的话,于是他寻思道:商鞅说过:“君主不能太宠信大臣。大臣的地位太尊贵,就会剥夺了国君的位子。就像后宫的嫔妃如果没有等级之分,就会乱了套;兄弟间不和睦,就会影响日后江山的稳定。”他自己说过的话,难道他自己忘了?不可能。我到底是该相信他,还是不该相信?

  秦孝公站了起来,双手交叠在背后,徘徊着,环视着四周。忽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桌上还没批完的奏章。他一手抓起桌上的奏章,用另一只手从剑鞘里拔出剑来一削,削下两根竹篾来。他捏住了笔架上的一支笔,提起来,行云流水地分别书写了“有罪”和“无罪”两个字。他闭上了眼睛,拈了一支。第一次拈了“无罪”,他想再拈一次;第二次又拈了“无罪”,他还想再拈一次。他突然停住了,在心里默默地说:“这不是自欺欺人吗?自己明明不信任商鞅,何必这样一次次地抓阄呢?商鞅有没有叛变,把他抓来问下不就明白了吗?”

  秦孝公站了起来,对甘龙说:“好吧!来人,把商鞅压入天牢待审。”

  又过了几天,一些皂隶突然降临在商鞅的府邸,把商鞅带走了。商鞅被捕入天牢。可他丝毫没有畏惧的神情。狱吏为了尽早交差,竟然用烧红的烙铁炙烤商鞅。一股青烟升起,向空中散去,一点一点地扩散开来。这是一种令人作呕的焦臭味。“咦~!”只见商鞅痛苦地蹙紧眉毛,眼睛缩成一条缝了,脸上表情痛苦而丰富。他的嘴角抽搐着,紧咬住嘴唇,坚强地不让自己叫声出来。

  “招还是不招!”狱吏们狰狞地问道。

  “不招!我什么都没做!”商鞅咬着牙答道。

  “那你就慢慢享受吧!”狱吏狞笑起来。

  狱吏们把商鞅倒吊起来,用皮鞭抽打着他。商鞅始终闭口不答。

  甘龙听说商鞅在天牢里,立刻赶了过去。看见了商鞅的狼狈样,装作同情的样子,问道:“商君,你还好吧!怎么样啊!”

  “你这个小人!”

  “我向大王参了你一本,大王震怒,你这下完了,哈哈!”

  “你等着,早晚你们这些邪恶势力都会被我铲除的。”

  “是吗?”甘龙鄙夷地瞧了商鞅一眼,大摇大摆地走了。

  商鞅买通了狱卒,向大王递上了诉冤状。

  于是秦孝公召见了他。他说道:“臣实在冤枉。臣没有训练军队,而是训练仪仗。臣觉得,一位大良造出门不带仪仗,有辱国威。人家还以为我国贫穷,无钱置备仪仗呢!”

  秦孝公转怒为喜了。他对商鞅和蔼地说:“爱卿,你做的对,做的好!”

  商鞅又向秦孝公拜了一拜,打了个小报告:“大王,甘龙一直阻挠新法的实施,反对革新,按照新法,其罪当诛。”

  秦孝公听了,脸上的怒气更重了。他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根,脸上青筋迸起,手上经络分明。转而气势汹汹地斥责甘龙。

  “甘龙,有这事吗?!”

  “微臣该死,欺君罔上,十恶不赦。”甘龙听闻,面如土色,磕头如捣蒜。他的心跳得厉害,血在耳朵里荡漾着。

  秦孝公喝道:“甘龙,你以后不得干预新法的实行!退下!”

  “诺。”

  从此之后,甘宁晓得了商鞅的厉害,再也不敢诬陷商鞅了。

  秦孝公死后,以甘龙和杜挚为首的贵族们复辟了。他们更是极力地排挤他,他们又故伎重演,诬告商鞅。秦惠王最初不相信,可是越听越像是真的。终于,秦惠王信了,认为商鞅在自己身边简直就是个极大的威胁,每天都得提心吊胆的。所以,秦惠王丝毫不容商鞅争辩,下令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听闻,仓皇出逃。

  浓雾笼罩着大地,一片白茫茫的。透过白茫茫的大雾,隐隐绰绰地可见点点暗绿色。少顷,云雾弥漫,扩散开来。云雾在升腾、在旋转、在翻飞、在跳跃,时而变为一头发怒的雄狮,时而又像一天翱翔的蛟龙。远处躲在云后的小山,碧簪螺髻,俊俏可爱。上大体是墨绿色的,但在这一片片的墨绿中,映出点点的新绿。那是春的颜色,那是生命的颜色。嫩枝吐出了新芽,骨朵儿也绽开了花。小鸟在枝头用清脆的嗓音吟着典雅的诗句。绚丽的金乌激扬起灿烂的光芒,轻抚着大地。小草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青翠的三叶草顶着的紫色的花冠,像是一串串张开的船帆。远处,“哒哒”的马蹄声和“萧吁”的马儿的嘶鸣声越来越近。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俊俏的脸上布满尘灰,腰间挂着空荡荡的破剑鞘,趴在马上,向前飞驰而去。再前方有一家农家客店,传来阵阵鸡叫声。他疲倦地打起精神,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向客店骑去,扣了扣虚掩的柴扉。那位农户开了门,向商鞅索要身份证明。可是商鞅仓皇地逃出来,忘了带凭证了。商鞅只好无奈地说:“没有带。你通融一下吧,先住在你这,几天时间就走。”可那农户不知道他就是商鞅,坚决地说:“商鞅有规定,不能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在家里,否则要‘连坐’的。”商鞅连忙解释道:“在下就是商鞅,你就让我住在这儿吧!”那位农户以为他是个疯子,用力把门一甩,不再搭理商鞅。商鞅悻悻地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不久,商鞅被捕,判秋后车裂。

  行刑的日子终于到了。商鞅从牢里被带了出来。只见他穿着囚徒的衣服,身上鞭痕累累,衣服又脏又破。他的花白的头发散散地束在脑后,手腕、脚腕早已被镣铐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他的眼眶青紫,眼睛像是一头发怒的狮子,看着让人心里发毛。顷刻,五辆刑车到齐了。只见他的头和手脚被套上了绳索,绳索的另一端挂在那些朝不同方向的刑车上。随着赶车人手中的扎鞭的响声,“啊”地一声惨叫划破天地。商鞅就这样受车裂而死,五马分尸。

  当生命停息的那一刻,英雄的威名将长留青史。商鞅是死了,但他的变法运动,为大秦帝国的大一统,为古代的中国成为世界一流国家,为如今中华民族的兴旺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毫不过分的说,没有了商鞅,秦国就没有未来,中华民族就没有希望。商鞅可谓真英雄也。正如王安石之赞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鞅能令政必行。

  (完)

  福建省仙游县第一中学高二:林震

标签: 高中作文 高二作文 7900字作文
《大秦的曙光.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点击保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