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日初,农民,三年级文化程度,办画展”。一言以蔽之,一介村夫。这村夫的阶级成分是实在的,可不同于自谦的南阳卧龙。可实在的农民如何兴大雅之事?象牙塔上艺术家文人骚客之事,如丹青、书法,又怎么送到了东北黑土地上粗糙的手上去呢?追其根本,我想,是华夏子孙生灭自黄土,而志比鲲鹏的文...
画画前要先上一层底色,底色的好坏往往影响整幅画的效果。孔子也说:“绘事后素。”我想这话在当今社会必然被不少家长追捧,以之作为依据和动力,来拼尽全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人生底色。于是英语班、钢琴班、击剑马术班拔地而起,童年的周末从此被废除,&...
我们欣赏油画,往往会被底色影响,如《星夜》的黑暗带来冷酷,《向日葵》的橘红带来温暖。于画而言,底色奠定整幅作品的基调,而与人而言,底色为人们之后人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孔子说:“绘事后素”。白色的底子可能象征纯洁,为人追求仁义礼智信而奠定基础。在我看来,追求生命的价值与卓越的底...
底色是基础,是基调。若说一个人的发展,就如同创作一幅油画,那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底色便是那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那一股义气,具体来说,就是克难精神。中国的历史长河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自然灾害,帝王压迫,外族入侵,在种种苦难之下,是什么使中国至今仍屹立不倒,成为唯一存在的四大文明古国?自孟子书中指出...
孔子说“绘事后素”,指绘画的底色影响整幅画的色调。同样,个人的发展也是基于自身选择或具有的底色。从另一个角度看来,人生发展是底色的延伸,也就是说,个人发展的成功与否,和底色是否纯正密切相关。国家民族的命运,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底蕴的底色在演绎续写。于是从紧张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拨云见...
苔花,是一种并不引人注目的小生物。它生长在日光难以到达之处,如米粒般渺小,却仍顽强地生长着,坚强地像花中之王——牡丹那样盛开。有时,人生的境遇和苔花相比,是何其的相似啊!难道地位低微,天赋平平,我们就该自甘堕落吗?不,我们永远不应如此。即使无法成为万众瞩目的花中之王,我们也要...
天性使然,人喜欢喜剧,喜欢壮阔,喜欢鲜艳的花朵。鲜有人会注意石缝间盛开的苔花,那般微不足道,无足轻重。可它依旧怒放,不亚于群芳,在永恒之间,生命显眼。大人物是亮眼,浩瀚的历史尽是风流人物的表演。我们看到风云残卷,浪淘英雄,不曾想自己更可能是无名之辈中的一个。这样的无名之辈真的卑微吗?苔花真的无足轻重...
苔花,随处可见,毫不起眼,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自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中的一员。而苔花生活在阴影之中仍坚持绽放,自知渺小却要向牡丹那样盛开,这启示了我们,作为普通人也要不甘平庸,努力奋斗。苔花如米粒般微小,我们自己也毫无特殊之处;苔花终日生活在阳光难以照到的地方,生活中也总是有...
袁枚写过一首短诗这样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说苔花日光皆可不来,我自青春不怠;而即使只在阶前上青苔,我亦亭亭如盖。这使我总想起红楼诗社里总要推举出诗作好坏,——宝玉落第亦不过笑笑,可黛玉却常会挂心上的。其实这么多年的诗文美学总是这样,人总喜欢谈论...
看苔花一朵,些小如米,背阳而生,仍卖力绽放。不免引人联想起普通平凡的芸芸众生,缺少的是与生俱来的优厚条件,具有的是“开”的努力,和“学牡丹”的渴望。我敬服这样苔花一般的人,因为他们勇于挑战“白日不到处”冰冷的命运。苔花得不到阳光...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300多年前,清代才子袁枚作小诗《苔》,歌颂渺小的苔花在幽暗中也要昂首挺胸怒放。今天,我们也应看到,再平凡的人们,也能在所处环境之中绽放自己的芳华。苔花如米小,可也要坚强地绽放,因为无论花的大小,都有绽放的自由。就像托马斯&...
清朝年间,一位颇有政才的士子虽做过不少官职,却在仕途屡遭不顺。随后他隐官闲居,终以《随园诗话》名世。他笔下的苔花,生活在暗无天日之中却坚强绽放,身躯若米粒般渺小却像牡丹一般盛开,我想,苔花一如他自己,有着自强向上之品格。苔花的境遇,在群花中算是极差的。它生存于“不见天日”,没...
诗人袁枚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在生长之处虽阳光难以照到,但它仍坚强绽放,如同牡丹。我想我们当中有不少如苔花的例子,而他们在幽暗处选择盛开,有两方面原因。苔花之开,首先出于现实之考量。身在资源稀缺之处境,选择无畏盛开是唯一出路,养尊处优者尚...
牡丹国色天香,世人皆爱之;落梅纷纷如雪,世人皆伤之;芙蕖亭亭净植,世人皆咏之。阳光朗照之下,是一片花团锦簇,奇葩争芳,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我偏想说那灰暗一隅中几乎渺不可寻的一小株——苔花。看它在那阳光不及处坚强绽放——我们无法选择生长的地方,却可以选择生...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是由信任支撑。信任有时候很简单,一个眼神,你就懂得对方;信任有时候很甜蜜,你坚信彼此之间的山盟海誓;信任有时候是完全的托付,比如嵇康对儿子说的“巨源在,汝不孤”。当人们之间建立了信任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你不再是孤单一人。小时候,我们信任妈妈的怀抱,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