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假,我整理书柜时,无意翻开哥哥以前的作业,其中有这样一个课外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年轻善良的盲人。那盲人十几岁便失明了,每天只能拄着拐杖一寸一寸地探寻方向。他没有亲人,生活不能自理,日子过得很艰苦。按照我们的想法,他的内心中肯定非常痛苦,充满了悲伤与郁闷。读完故事的开头,我不禁替他惋惜,心中充满了怜悯之情:“明明这么年轻,这么善良,却双目失明,老天对他实在太不公平了!他的内心里,一定非常寂寞吧!”
然而,不!
那个被我同情怜悯的盲人,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慢慢地摸索到窗边。推开窗子,对着正在东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一口气,坚定而又自信的说道:“多好,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边升起!”
我不禁一下子惊呆了!
他并没有我想的那样自卑、郁闷、悲哀。截然相反,他是那样的乐观,似乎还有些快乐。
我恍惚明白了些什么。
需要怜悯、需要安慰的人并不是他�D�D那个双目失明的年轻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每天看着旭日从东方一点一点地升起来,却从来没有感到万分欣喜。同样的太阳,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升在眼里。可是对于他来说,却是升在心中。这突然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乐观和悲观只是一线之间的距离。”我开始为自己刚才那种肤浅的想法感到羞愧不已。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活有时似乎是枯燥、乏味、单调无趣的。我们在同一时间起床、吃饭、上学,每天面对着同样的面孔,重复相同的话语,甚至做同样机械的动作。因此,社会中的很多人活得都不怎么起劲。时常抱怨、散漫,很悲观。
但是,那个盲人却让我有了新的看法。所以,在这个暑假,几乎是每天早晨起来,我都会像那个盲人一样:飞快地打开窗帘,然后,轻轻地推开窗子,面对着东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一口气,坚定而又自信地面对这个令我充满快乐的界说道:
“多好,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