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就开门见山的记叙了一个艺术家被专政队揪头殴打,认识的人都望而生问,掉头就走,唯有一只小狗向他表示友好,这是将人与狗进行对比啊……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可爱又懂事的包弟的惨死无比的同情,但更多的是对当时文化大革命的愤恨!
是啊,艺术家的小狗一直在家里等待着主人的回来,而它最后的惨死却是为了不让自己的主人遭受不共正的待遇而愤懑的死去;再此紧张的气氛中,作者为了保全自己、保全全家认得性命,不得不将小狗送走。
小狗包弟,只是一只小狗。按理说,在这样的环境——人人自危、夫妻背叛、亲人反目、朋友相互出卖、将一只小狗送走并不觉得什么,作者却感到无比的自责和无限的愧疚,对,“狗命”固然低于“人命”,所以,这完全是一种情感,一种无法比拟的情感、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感……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的确在时时解剖别人,而更多的是在解剖在自己。这种要求自己、勇于解剖自己思想的可贵精神,也无疑是一种情感,就像巴金爷爷一样,勇于解剖自己的思想——自己无力保护这只“讲仁义”的小狗,却为保全全家而丢弃小狗感到羞耻、感到自责、感到愧疚、甚至瞧不起自己、不能原谅自己……
一个伟人,不是谁说了算的,我想,巴金爷爷在写此文章的时候,能透露真话,说出实话,这是另一个内在世界的情感流露,他经受了“文化大革命”,并深受其冲击后仍能够勇敢地流露出压抑在内心的真话,让人深受启迪!
青海省化隆一中高一:马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