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们渐渐步入“碎片化时代”……
什么是碎片化?顾名思义,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块,而碎片化在传播本质上的整个社会碎片化或者说多元化的一个体现。信息碎片化?思想碎片化?行动碎片化。导致了我们“支离破碎”……
一)当手机“撕碎”信息
古文想必是一些人的苦手短处,字数短小精悍,文字枯燥难懂,当我们已经耐不下心时,会不会就使用手机了呢?手机一查什么都知道了,十分神奇的成了自己所熟知的现代文,岂不美哉?我曾也如此过——
那次上课我并没有怎么认真听讲,回家之后看了文章一句也翻译不好。无奈之下我求救于网络,网络上的语言优美而又不失本意,这可就让我心花怒放,美滋滋的抄了上去。第二天,“不负张望”地老师夸奖了我,并且让我一词一句的向同学去翻译,瞪着书本,我没法将那语句和词释套到古文上去,瞬间哑语。“那些文章虽是优美动人,但那不是你的水准,连词语解释都不怎么会熟练操作的人怎么会翻译?只知道难题的答案,却不知道解题的过程,你能说你会解这道题吗?”网络害人不浅,他给我们了最好的答案,却不能给我们铸锭基础,然后让我们失去了认真的本质……手机“撕碎”了信息,也“撕碎”了我们。
二)当我们“撕碎”了思想
“碎片式思考”你知道吗?举个例子吧,我们班里有不少的同学在老师点名他时第一时间脱口而出的是“老师我又怎么了?”“老师我没讲话”这就是碎片式思考,往往想事只是从自己的方面去考虑,不会全方面的去考虑“老师请你起来也许是让你回答问题呢”“也许是老师找你有事情呢”……那么多的也许,你怎么就只想到自己呢?也就是自我感觉膨胀,我也是有“自我膨胀的时候”,——
那时我在班里出了�搴螅�第一反应尽不是“以后不会不在不听课了”而是“以后再也不能相信手机了”“网上的信息真的不能信了”之类的九九,事后想起来那可也是又好笑也害羞,想了所有的外在的不好却唯没有自己的本身缺陷。如果我们忽略了自己,而总把“镜子照到他人的身上”别人在逐渐进步,而你还在原地查找别人的缺点,你撕碎了自己的思想,也使得你无法进步。
三)当“想法”撕碎行动
你有一些兴趣爱好吗?打球?跳舞?看书或者是玩手机……你会去抉择些你感兴趣的活动当做你的爱好,每周做几次关于你喜欢的东西,这未必不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但如果你给他当成了一个累赘,你又会怎么样?之下是我的一个经历——
我跳舞从五岁到现在,一件十多年了,一个“古旧的”爱好,我也曾厌恶过他。有时我去跳舞之前,我可能正兴致高涨的去干一件事,而你却迫不得已的去压跨,而压跨这类对于我这样韧带紧的学员而言也不算多好的体验。这时,我的脑袋就会不知名的讨厌跳舞,然后搬出一些我跳舞时一些不算美好的回忆,随后再给我出谋划策一些“方法”去摆脱。之后再回到之前未完成的事物,又有点“都已经被打断了肯定没法好好完成的”的颓废心理在那里兴致缺缺的完成着。到了后来一事无成,这就是你的“想法”——懒惰?试图摆脱,让你成了一个做事不持久,永远遇事三分热的人。
这样的经历,你是不是都曾有过?就是这样的事情,积少成多,以至于我们“支离破碎”等到意识到之后想还原时总是缺少一些东西,成为自己的遗憾。在这之前,不如防止他们,学会选择,学会反思,学会勤劳,让自己成为“独一无二”“完美无缺”的属于自己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