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自然,净化心灵,感悟人生。
倾听细雨绵绵,滴落在我心。
当万物还在沉睡时,上天早已安排如何将他们唤醒,他把云儿召集在一起,它们推推搡搡,叽叽喳喳,互吐即将落到人间的喜悦。它们飘飘洒洒来到人间,当你置身在这蒙蒙细雨中,与它们零距离接触,当雨丝飘洒在你的肩头,倾听春雨绵绵,在春雨中感受静谧、安祥、和谐。动听而亲切。不由让人想起“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它能洗净烦扰,忧愁,给你带来快乐,给大地带来春色,给人间带来希望。
丝丝雨滴,滴落在我耳边,润在心田。
倾听竹叶瑟瑟,奏出美妙旋律,追忆古代圣贤。
漫步在一片细细密密的竹林,天气好时,阳光爬上竹子尖细的顶梢,金晃晃的,宛若根根直立的长矛;阵风过处,竹子微微摇曳,倾斜、晃动着,然后又相互拉扯着,直立起腰杆,欢乐而有趣。竹叶瑟瑟作响,仿佛在演奏一段段动听的乐曲。忽而,在竹林的不远处,传来轻微而悠悠的琴声。寻声望去,那边有个小楼,琴声从小楼飞出,悠扬、委婉、深情,宛如竹林七贤在林中自由自在的抚琴高歌,超凡脱俗,怎么不令人神往。
倾听落叶归根,感悟生命的真谛。
当秋风瑟瑟,吹奏着哀伤的弦韵,金黄的落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跳着最后的华尔兹。风停了,舞终了,它们回到了树根,在那里长眠,生命仿佛到了尽头。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的思绪被落叶这金色的钥匙打开了,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生命是有限的,无论你怎样不甘也无法阻止生命的消逝。重要的是,生命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把握。在这瞬间我仿佛倾听到了它融入了大地,倾听到了新生命的诞生……
让我们在春雨中倾听希望,在竹林中倾听自由,在落叶声中倾听生命的意义!
我没有看见,但我已经听到了。
我在静谧的白炽灯下,倾听了一曲简单却动人的“乐曲”,倾听了这样一个物欲横流城市里却依然保持着节俭质朴习惯的男孩的美丽心声。
半小时前,我来到了这家经常光顾的面店。这家面店有着朴素大方的古老却又不失现代化的浓烈气息,棕褐色的长而宽阔的桌子上面放着酱油、醋以及我最喜爱的磨好的具有浓厚辣椒酱,棕以的长条凳在桌旁可容下许鑫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聚在一张桌上像一个大家族似一起吃面。
刚刚吃完一碗面的一个男孩放下筷子,拿了一长条卷纸擦了擦嘴走了。留下一碗红地深艳的面条。
过来收拾面碗的阿姨深深叹息了一下:“哎!浪费啊!”
一旁一个男孩低着头吃着面,默不作声。
面店阿姨端来我的面,我摘下眼镜,端着面碗也动起了筷子。
接着分明听见的是:筷子触碰着碗底混合着面汤“叮咚”的声音,直到最后“嘶溜”一声,最后一根面进入了口中,“咕碌”流入了肚中。
整个流程流畅而不含杂质,仿佛是一曲简单的“小乐曲”,平常却动人,拿了一小块卷纸,放下筷子,离开了。
走时,小声说了句:“每个人都应该吃完最后一根面。”
我抬头看了看刚刚完成简单“乐曲”离开了的男孩背影,模糊视野下依然看见了质朴!
刚刚收拾面碗的阿姨走过来,望着空空的面碗,流露出点点笑意:“现在的孩子,不浪费的也还有啊!”
旁边的大伯也发出自身的见解。“同样是孩子,但就时间差不一样啊,我们那时在学校里天天都是青菜豆腐白米饭,哪天学校换上一碗面,还不是吃的见底!现在的孩子,有的娇惯的哟!刚刚那孩子真不错!”
我刚刚舔了舔嘴角,准备放下还剩下一些面的碗,在半空中停住了,耳边响起了刚刚简单的“乐曲”和“每一个人都应该吃完最后一根面”的话语。
重拾面碗静悄悄地吃完了最后一根面。
静谧的白炽灯下,映射着碗底格外洁净。
五分钟前,我倾听到了,一个男孩——节俭质朴的,美丽的心声!
我没有看见,但我已经听到了。这城市、这世界都应该倾听。
常常坐在黛色屋檐边晃荡着两条细细长长的腿,有时候会听到石瓦相碰清脆的声响,注视那铺满青色石瓦的屋顶。
“丫头,上面好玩呢吧?咋这么野哈!快下来,甭让你外婆瞅着了,我给你讲故事嘞!”刚从田里干完活儿的拐子爷爷笑着说。暖金色的阳光在他脸上跳舞,把他满脸的“沟壑”染成了漂亮的橘黄色,那双格外明亮的眼睛,总是堆满了盈盈的笑意。
“好嘞,爷爷,你今天讲什么呀?”我像猴子一样,立刻跳了下来,拍拍屁股上的灰,一蹦一跳的拉着“拐子爷爷”到他家。“拐子爷爷”同往常一样,拿出晾好的山芋干给我吃,我心里乐开了花,放在以前的话,小伙伴们早就抢光了。
“拐子爷爷”从皱皱的棉袄口袋里掏出一盒“大丰收”,用被烟熏黄的粗糙手指夹起一支烟,火柴哎盒子上“滋啦”划出火花。烟点燃一星红色亮点,一缕青色烟圈,缓缓漾开,如同他迷离恍惚的眼。
转眼间,刮起了北风,冷得彻骨。“这天气,唉!永远都不会是好天气!丫头,‘拐子爷爷’我也曾与你一样调皮、天真,觉得日子好好的,就快娶媳妇了,可偏偏碰上了打仗,你说国难当前,能不挺身而出么?”停了一下,吸了一口烟,“打残了一条腿,原先说的媳妇娘家本来就嫌我穷,又残废了,更不愿意嫁了,我只能一个人过,不过,也挺了过来啊。这人一生啊,哪能没有磕磕绊绊呀?这一年四季的天儿啊,又哪能没有阴雨连绵?可是,咱盼着,咱盼着!”他的眼睛里似乎含着一团浑浊的液体。
尽管,这故事已经听过了若干遍,但总是忘不了那山芋干,那虽然干瘪瘪,但有嚼劲儿的干,总是甜甜的。
后来,才知道,那腿是抗美援朝那会儿被打残的,但总是改不了口儿的叫着“拐子爷爷”。
这些老人,经过年轮的辗转,岁月的沉淀,累积下的智慧比霸气的秦,大气的汉,英气的唐更令人震撼!
多少年过去了,在倾听“拐子爷爷”的故事中长大,那不再清澈的双眸中装着历史的长河,战争的悔悟。“谁祝福,谁念咒,谁挽起了袖口,青冥剑向左,悲伤向右;谁挽弓,谁舞剑,谁摊开了港口,握亮剑向前,年华向后……”
倾听,这个动词把我们放在了听众的位置,正是因为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的主角不是我,才得以机会沉默的去倾听,去思索。才能从看似寂静的环境中去倾听,去感动。
倾听,我总是把它和慢联系在一起。
冬天的一个夜晚,我在朋友家玩,倚在沙发上,戴着耳机,放着手机里喜欢的歌,嘴里跟着音乐声旁若无人哼着:“Oneday,wewillberemembered…”朋友在一旁看书,对于我发出的断断续续,各种破音不着调的噪音无比痛苦,搁下手中的书,扯下我的耳机哀嚎到:“姑娘你到底在干什么呢!”我一本正经的说:“我在听歌啊。”“你听歌就听歌呗,还唱什么!”
我当时并没有在意这句看似是抱怨的问题。
从什么时候开始,表现欲让我们忘记了去倾听,很少去安静认真地去听他们从歌声,歌词中传递的东西,而是快速地去审视曲调,歌词来判断喜爱程度,然后去学着唱,为了获得一些注视,赞美,或只是自娱自乐的想象。这样并不是不对,只是,少了倾听。
少了去抚触曲调的起伏,少了去深思歌词的雕琢。倾听,我想,能获得的是词有林夕,心有林夕。在这个节奏急促的速食社会中慢下来去倾听。主角妄想症或多或少每个人都会拥有,可我们不能因为浮夸而舍弃倾听。
倾听,我可以把它和静联系在一起。
我挺喜欢旅行的,可我实在不是穿着裸色长裙偏爱鼓浪屿的文艺女青年,甚至有时,我对在长途车上路程的偏爱超过了目的地。
长途汽车相对于火车要枯燥些,我一开始是这样的想法。所以去上海的时候,我买了大包的零食来解闷。
但是,当车内的人陆续以睡眠来抵抗无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的时候,寂静裹着细碎的声响款款而来。
我放下手中的书,摁灭了明亮顶灯倾听这寂静中的声响。
人们均匀的呼吸声是底调,偶尔夹杂这梦中的几声低笑与呢喃。坐在我前排的两个女生时不时兴奋地交谈上一两句关于游玩的句子的意见,很纯粹的快乐,很纯粹的青春。而对于我来讲,最能挟着感动袭击我的响声是:往复之声。
这是在倾听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声响,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呼啸而过往往复复,在夜晚,在寂静中向着目的地而去。忍不住将视线探出窗口。流动而璀璨的星河、水泥钢筋的城市中的灯,车流,身处其下时的无视,而现时昏黄兼着刺眼,黯淡裹着灼目。声势浩大地将那份莫名的感动让我来倾听。
对于我这个俗人来讲,这种事情不多有,却每一次都有着治愈的力量。在寂静中倾听有声,是一种在暗处倾听光明的感动。
倾听。
把声声檐雨,听出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