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考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霄,负苍天,翱翔于杳溟之上……记得当时年纪小,在枝叶婆娑的枝条上,我自饮自食,自歌自舞,我自以为是一只凤雏 ...
工作累了,免了那一声声问候;生活忙了,忘了那一声声问候;人心冷了,烦了那一声声问候;可又有谁清楚的知道,最是那一声声问候,这世界才春暖花开;最是那一声声问候,这人间才处处充满温暖的气息;最是那一声声问候,这大地才风光无限 ...
我记得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赛题目是《假如明天没有太阳》,参加那届比赛的强人们穷尽自己的想象能力,写出了许多不朽的文章。最喜欢的要数郭敬明的,处处不想象却处处是想象。我打娘胎里出来的晚,没有赶上那届比赛,可是后来这个题目还是写了 ...
写景作文:恋恋红海也不知道自己对水的恐惧是从何而来,十四岁的时候就在学游泳,至今仍是不敢去到泳池的深水区。但在SharmElSheikh的两天里却是留连深海,舍不得上岸 ...
七月是黑色的。高三一直感受着这句话,听已经迈入大学的哥哥姐姐们说,听老师们说,听父母说,也看务灰报纸杂志上写。是的,残酷的竞争,炎炎的烈日,各方面的压力,逃避是不现实的,哀叹是苍白的,泪水是无用的,所以,万人挤过独木桥的七月是黑色的 ...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 ...
我在今夜失眠了,随着一只脚跨出高三,两条路摆在了我眼前,一条是选个热门的专业,将来成为腰缠万贯的大款;另一条是许多农村人都不愿走的路,一条在经济浪潮中快被淹没的路———农业。我翻身下床,走到窗前,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许多星星正一闪一闪的 ...
鱼说:没有人知道我在流泪,因为我活在水里。水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活在我心里。我循梦远航,一夜飞渡镜湖月,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正当我迷花倚石忽已暝时,一位白衣飘飘,端坐在白鹿之上的俊才缓缓而至 ...
在我的印象之中,鲁迅的头发、胡须十分粗硬,一根根地张着,仿佛将全身的硬刺都张开的刺猬一样,向这个社会表示着他的绝不妥协。对于鲁迅,我从未把他当成文人的鲁迅,尽管鲁迅先生在小说、散文、杂文的创作上,在中国小说史的研究上,在许许多多的方面 ...
此时有声胜无声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下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千古绝句。也许,这是当时千言万语在无言中的最好写照。但有时,或者说更多的时候应是有声胜无声。语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重要区别,它必有其过人之处 ...
燕子对鸣,才能微雨双归;鸳鸯互啼,才能相对浴衣;母牛长哞,才能母子相依。而苍狼厉嗥,才能唤来群狼共御敌;雄鹰尖唳,才能威慑敌胆所猎无失。如果你在人群里失去共同语言,无可奈何地沉默,那你就是可怜的落花人独立。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 ...
语言,沟通的基石时空流转,积成一种过程。人类文明的枝干上,盛开着一朵奇异耀目的,流溢着异彩的鲜花——语言。语言是文明的沉淀,文明给予语言养分。语言是桥梁,连接着心灵的孤岛。语言是阳光,融化了心灵的坚冰。语言是缓缓流转的河流,贯通起沟通的海洋。文字是语言的实像 ...
庐山需要近观,近观其清溪怪石、七彩洞岩千姿百态;庐山需要遥望,遥望其烟云环绕,水雾缭拨。麦田需要近观,近观朵朵麦穗饱满欲坠;麦田需要遥望,遥望滚滚的麦浪,向蓝天泼撒金黄 ...
有时候,记像烈火熔炉,让生铁变精钢;有时候,忘像暴风骤雨,让繁花成落英;重生与毁灭往往就在记与忘之间。(一)他站在田里,举起锄头,奋力耕耘着,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流过他俊美的脸庞,落在田地里。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他是勾践 ...
很喜欢一个人捧着茶杯品茶的感觉。渐渐西斜的残阳,一抹霞红穿透剔亮的玻璃,掩映着书房里一排排古色发黄的线装书。一腾热气冲淡了黄昏,凝缩的那份脆干的青绿在热水中翻跃,升腾,一旦浸润了湿,就贪婪地吮吸久违的甘露,伸伸懒腰,缓缓的,蹬蹬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