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98年的最后一天到Q中学报到的。此前,工作关系一直在Q二中。1989大学毕业回到高中母校,一晃10年。其间经历进修、留校、考研的波折,心中最大的渴望不过是想找一个人生温馨的驿站驻足。D老师的大名,我学生时代已久仰 ...
娟子上学前,最喜欢戴着眼镜,笑眯眯地看老师。她总是托着下巴想自己将来的老师,会不会是这样?想啊!忽然自己就坐进了教室,一个戴眼镜的老师对着自己笑,娟子也笑了,忽然一切又不见了,娟子揉揉眼,哦!原来是个梦。又一年的夏天,娟子扎着羊角辫,背着小书包上学了 ...
老学究是搞社会科学的,研究了大半辈子社会的他,事业有成,学术界人人尊敬;家庭幸福,四个儿子各有所长。老大,政府机关工作,长得慈眉善目,白白胖胖。人如其貌,为人圆滑的他,在机关里慢慢攀升,前程无量。老二,报社记者,瘦瘦高高,一副酒瓶底的眼镜,小眼聚光,极为锐利 ...
年轻人抛掉了诚信后,平安的躲过了暴风雨。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航行,船开进了一个叫快乐岛的港口。年轻人上了岸,想在快乐岛上寻找到快乐。他走进了一家房产公司,想买一幢房子定居下来,于是他打开金钱的背囊 ...
非故效颦于余秋雨先生,乃是由于此叹的由来已久的酝酿和不得不发的冲动。只希望叹过之后,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只是希望而已,何况已近乎一种奢望。我不知道他何以会就这样丢弃了诚信,而且是在思索之后 ...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高二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和她不幸被歌德这老头言中,钟情得厉害,怀春得一塌糊涂。红线是文学,校文学社的小报把我的文章和她的诗歌登在了一起,同为社员的我和她便在互评作品的时候有了较深的印象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其意在告诉人们,对人生观的看法既要深入探究,又要能随时跳出思维的局限性 ...
〔读者散文型〕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曾有人问过贝克特,他创作的戈多到底是谁,贝克特回答说:如果我知道的话,早就告诉你们了。等待戈多,但戈多到底是谁?如果没弄清楚这点的话,即使戈多来了,我们依然形同陌路,只会擦肩而过 ...
庭内有一棵花,之所以称为一棵花,是因为那是棵高大的槐树。高高大大地立在蓝天下,清清爽爽地撑开一片天地来。清晨的雾太浓,花便一嘟噜一嘟噜地拥着挤着。花气太浓,浓成馥郁的白,又一丝丝一缕缕浸润在澄澈的风中,松疏有致地垂落下来,叮叮铛铛地摇成阳光中薄的风铃 ...
一首完整的歌曲总有低音响应,一首完整的诗歌总有恋情显现,一场完整的人生总有低谷出现,所以世事总是不完美的。不去祈求一帆风顺的人生,因为那样的人生太单调无味。当我们走在路上摔了一跤就如同生活的道路上出现一个洼坑时,请你们学会放手,让我自己站起来学会坚强 ...
以前我觉得人的生活不可以一成不变,应该是在不断的挑战和冲刺中找到生存的意义和幸福。当我看到一对年迈的老夫妇,他们从公交车上下来,老妇人腿脚不便,她老伴先下车,然后慢慢的扶她下车,再为她拉拉衣襟,携着手慢慢在江滨路上散步的时候,我恍然间看到一幅很美得夕阳图一般 ...
踮起脚尖,用恒心守望一份信仰;踮起脚尖,用爱心呵护一轮明月;踮起脚尖,用热心燃烧一季青春。——题记在很小的年纪里,我便习惯了蹲在门前,守望人归来的身影。在我八岁那年的冬天,我等来的却是父亲冰冷的躯体。于是,我深深地明白,父亲再来回不来了 ...
索尔仁尼琴曾说:宇宙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中心。可多数人并未意识到,物质急速膨胀,世界空前繁荣,这一派光鲜场景背后却是伤痕累累的自然。曾有几个人去山洞探险,因光线太差而点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几日后再去,原本栖息在洞壁上的蝴蝶已远退到山洞深处 ...
高考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门槛。当有人觉得它很高,想迈却迈不过去,想躲却又无处可躲。但是,在面对这一门槛之前,我们经历了漫长的求学之路,领略了青春的风景,汲取了知识的力量 ...
千千万万的高考生经过了最后数月刻骨铭心的奋斗和冲刺,一年一度纷纷扬扬、轰轰烈烈的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如今,考生中胜出的数百万幸运儿,也开始在各大专院校里书写其人生的新篇章了。几家欢乐几家愁,个中滋味,唯过来者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