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三,残月如钩;天上地下,垂钓思愁。冷月的锋芒如泛着寒光、漾着雪影的绣花针,麻密若织、铺天盖地地刺下。刺在美人那白玉般晶润莹泽的冰肌上,也刺入她那软细柔绵的雪心里。疼痛,却令人心悦。尖刺的冷芒,一如千年前。凉风从遥远赶来,携着大海咸湿的气息。它缓缓地舒展开纤柔细臂,轻轻地爱抚着月下美人。美人抬起...
我曾经无数次地看着他人作品中的配角,或痴情着,或绝情着,或善良着,或阴险着,很多很多不同的性格被附加于它身上,却最终不是为了它自己。如果作品是言情的,配角就是那痴痴爱着难(女)主角的她(他),为主角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自己伤了,痛了,到头来换得主角的一句“对不起”而独自离开,更有甚者,因爱生恨,掀起...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物有物道。天地万物各行其道,行走在无间的人最危险。而我,正在无间道上孤独前行。虽不是眨眼千年,但我仍是这世上的匆匆过客,一瞥之间,千年已逝。在漫无目的的无边行走中,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沙漏,灵魂在体内一点点漏出。浩叹一声,悲伤袭来:我,好累!生命中总有些人注定要与我们檫肩而过。我们...
我是一只蜗牛,在这迷茫的世界里,我始终背着一只重重的壳,许多人都曾嘲笑我:你看它多傻呀,没事总是背着这个累赘的壳。我不会和它们争辩,我可以原谅它们的无知,因为它们不是蜗牛。我曾做过一个梦,在梦中我没有了壳,我飞了起来,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的感觉,我疲惫的灵魂得到了解放。可是我却后悔了,没有了壳,命...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伫立于茫茫天地之间,感受着匆匆岁月无情,如果说春天带来的是生机,夏季带来的是躁动,冬季带来的是萧索,那么秋天带来的则是无奈了。喜欢一个人徜徉在落叶曼舞的小径,或者是铺满青苔的空巷,任思绪被秋风渐吹渐远,直到被若即若离的惆怅占个上峰,也只好随宋玉同叹一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
随着社会生产力旳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鲜的事物。正当花季初开的我们,怀着一种好奇心走上社会。然而大家所意料不到旳,网络正毒害着那些少年懵懂初开的心灵,带着他们走上那一条条违法的犯罪道路。看着电视上那一篇篇的法治报道,那一幕幕惊人心扉旳血战?怎样也无法想象那是花季少年所犯下的错。当他们面临着牢狱之灾...
晁错是忠臣,可惜并非政治家。正因为他非政治家,所以他才最终枉死。政治家固然不能没有敌人,但也绝不故意制造敌人,可晁错偏偏反其言道而行之。不仅不断弹劾楚、赵、胶西三王,迫使其削去一大片封国土地,使封王们怀恨在心又在朝中制造窦婴、袁盎两大政敌,正因政敌们一直打小报告,蜚言不断传入刘启耳中。俗话说人言可畏...
盈盈月光,缕缕风雨。人生在世,面临的是很多,可是我们却不能把所有的一切背负在身上。如果人生过于负重,那我们就会停滞不前。停下来时,不知道我们可曾想过?这个负重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一道心坎。我们总是逃避,其实,只要我们跨过这道坎,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君不见苏东坡高歌“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
坐在轮椅上,看着眼前一片荒芜的地坛:剥蚀了的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的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塌了的一段段高墙,散落了的玉砌雕栏……他又想到了家中年老的母亲……史铁生迷惘了。是生?是死?他仍未走出这片迷惘。迷惘究竟是何物,竟然能让才华出众的史铁生如此烦恼?迷惘是那盏断了灯丝的指航灯,让在黑夜里航行的船...
春风秋雨,花开花落,人们总是为那于不经意间消逝的美扼腕叹息,却不愿意为身边的美驻足赞叹,待其逝去,才幡然醒悟。于花如此,于人于事更是如此,不懂珍惜身边的点滴,直至失去,才倍觉惋惜,生活也因而显得被动。因此,把握生活,惟有学会珍惜,珍惜身边的点点滴滴。把握生活,学会珍惜每一份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师...
放弃某种投入却无收获的感情;放弃某种心灵的期望;放弃某种思想。这时就会生出一种伤感,然而这种伤感并不妨碍自己去重新开始,在新的时空内将音乐重听一遍,将故事再说一遍!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告别与放弃,它富有超脱精神,因而伤感得美丽!曾经有种感觉,想让它成为永远。过了许多年,才发现它已渐渐消逝了。然后才懂:...
淡蓝色的天空之所以看上去很美,是因为有几片白云的映衬,所以蓝天感谢白云。凌寒开放的梅之所以被人称赞,是因为有万里霜天的围绕,所以寒梅感谢冷冬。懵懂无知的我之所以能快乐成长,是因为有温和慈蔼的外婆,所以我感谢我深爱的外婆。在我幼时,脑海中便没有“父母”这个概念。受到委屈时,想到的是外婆,心里高兴时,脑...
过去。人类文明的触角还未完全伸及那片遥远的土地,那里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人类还没有“人定胜天”的思想,自然按照其本性发展。尽管没有充足的食物,尽管没有时尚的衣服,尽管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尽管没有流光溢彩的霓虹灯,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物质享受为何物,能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是他们最大的愿...
工作勤奋的人总能赢得人们赞许。但是有些老师习惯性地占用学生自习和拖堂讲课,因课堂质量缺失、依靠课外时间的扩展来弥补的这种“勤劳”,事实上很不受人欣赏。不讲效率、质量低下的勤奋是一种消极的勤奋,很大意义上是一种虚耗。试想,一节课应当解决的问题,却要赔进去几倍的时间才算勉强应付得下,这样的工作有什么质量...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我们的绝招。曾几何时,这条潜规则,流行于学生、老师之间。学习为啥?为祖国四化做贡献是假,为那可爱的,鲜红的人民币才是真的,但是,中国教育不准你这么说,于是大考、小考,都一派胡言和乱语,文采飞扬,人文素质,假的~政治存在的地方,不要说素质,学生只不过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