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自然的一花一草都蕴含着文化,而我尤其喜爱我们校园的水文化。走进校园,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个圆形花坛,花坛四周是绿色树苗,中间是红花,师傅们独具匠心,把红花修剪成五角星的形状镶嵌在花坛中间。而在花坛前方,屹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上善若水”几个大字,这便...
把水倒进一个圆的容器里装满,水就变成圆。水能看作什么,它就能变成什么。于是,我认为,水是最随意的,能宽容地接纳所寄托的情感。连绵不断的流水容易挑拨内心早已伤心麻痹的诗人愁思。李煜作为南唐后主,被人囚禁在小楼里仍悲吟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诗句,这样的水是亡国...
经过漫长的路程的我终于回到了故乡,心怀欣喜地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侧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绿茫茫的油菜田;一侧是鳞次栉比的房屋,整齐有序的样子,让我原来舒畅的心情更加舒畅,但我此趟旅程的目的地还没有到达,于是把原来轻松的步伐加快了。走到一处巷口,向巷的深处径直走去,走路的脚步声在巷子里响得愈加清楚,使...
有人说,广东人最懂得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在一番讲究的做法后,都变成了美味佳肴。然而,广东人的“善吃”,除了表现在用珍贵食材做出的美味,更在于,广东人能用一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食材做出让人尝一遍后回味无穷的小食。广东的老年妇女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总会做上许多点心,走家...
纵观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两河流域文明湮灭,古巴比伦文明绝迹,希腊、罗马文明也因他族入侵而中断。只有中国,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不懂,堂堂炎黄子孙,拥有历代传承的文化,如此辉煌,却为何希望与洋人沾上边,不肯自信地摆出中华文化让世人惊叹呢?当然,并不是说要完全断绝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而是...
中国汉字的文化源远流长,从仓颉造字开始,直至现在大约已经有3000年了吧。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一个民族没有文化,那么这个民族就得不到发展,甚至灭亡。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曾经写道:“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
汉字有千千万万个,博大精深。每一个字都有它各自的含义,但在与许多文章中含义却不一样了,在文言文中,有古义和今义,这使汉字又增添了色彩。在汉语中,这个母语成为全国的普通话,成为各国人交流的方式,甚至有人说道汉语比英语更重要,是的,有些地区高考已不再进行英语考试,这也更加表明了汉语的重要性,可以举个例子...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并仍在广泛使用。汉字是目前唯一“活着的”表意文字,是中国大陆、台湾的法定文字,也是新加坡、联合国的法定文字之一。汉字是重要的文化承载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多种发音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字,彰显着中华文明最深厚的内涵。从仓颉造字到现在,汉字已走过了几千年漫长的岁月。了解汉字对了解古代文化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汉字就像一盏明灯,因为许多语言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变化而来。如临近的日本韩国朝鲜。由此可见,中国文字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但是现在...
“粉浆——,卖粉浆嘞,谁要粉浆——”街边的小巷里,小贩骑着个小三轮,在奋力的吆喝着。淡淡的酸味,飘然弥散在空中,小巷深处,有人就嗅着这淡淡的酸味,寻了过来。那人望着车上乳白的粉浆,口水早已冲破嘴的屏障,倾了出来,回忆起它的味道,...
数千年来,汉字这种具有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隶书到楷书,没有哪一个演变过程不该去细细品味。汉字是灵动的,是简洁的。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绘出了初春小草的朦胧...
曾经彷徨过,退缩过,烦恼过,但一触摸到你,我的虚无飘茫的世界停了下来,变得真实起来。默默的等待你为我重启人生之章,把我陶醉。静止若水,宁静,是你给我的世界,爱你从现在开始。诗——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蕴。一段诗,几个简洁的字,你道出了诗人的内心色彩,红,黑,绿,白…...
光在罅隙中渐渐沉淀下来,经典的往昔便在古旧的回忆里折射出令人心悸的光晕。汉语,这滋养诗魂画意的语言,在狂野而混沌的社会中清凝地苏醒着,在斑斑驳驳的花墙上静静绽放着美丽。汉语是什么?汉语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者的《兵法》,是受过宫刑者的《史记》,是为求一字捻断的数茎须&...
五颜六色的方形纸,能折出各种千奇百怪的玩意儿,这,便是折纸的神奇之处。折纸,在我的生命里,甚至在历史的大幕戏中,都上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想起折纸,我总会微微一笑。翩然轻擦的时光中,折纸占据我生命里最美好的一部分,难以想象,小小的一张纸,能折出像小老虎、亭子、龙这种复杂的东西。第一次接触折纸,是在小时...
大人们常说,吃百家饭长大的小孩能快高长大。我在一旁只是听着不说话。我也没经历过那些年代,所以连百家饭是什么也不太清楚。妈妈说,那是属于70,80后的乐趣,而我只能透过冰冷的铁门看着门外钢铁铸造的世界。微风落花,是孩子们的脸。一到开饭时间,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扛着自制的木凳猛地冲出家门,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站...